经济增长保“量”重“质” 内生动力促股市走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增长保“量”重“质” 内生动力促股市走好

2010年07月19日 10:18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宏观经济数据半年报公布后,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一、在调结构、转方式这个特殊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中“质”与“量”孰轻孰重?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要保“量”重“质”。所谓保“量”,就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谓重“质”,就是在保“量”的前提下,把经济增长质量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并把培育经济内生动力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保“量”对于中国经济有什么特殊含义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陕西华圣果业公司调研时说,一个小苹果,可以读出中国的经济学。政府的责任就是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只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保证群众就业,才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

  温总理的这段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要保经济增长的“量”,同时也解决了为什么保“量”是前提。

  宏观经济数据“半年报”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增速为10.3%,比一季度的11.9%降低了1.6个百分点。

  温家宝将经济第二季度的发展速度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归结为“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的影响和部分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是它仍运行在正常的增长区间。他强调,这是宏观调控所期望达到的一个回落。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有利于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

  从总理和权威部门的解释看,在保“量”的前提下,中国显然已经把经济增长中的“质”提升至相当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中国经济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了过分依赖出口和以贷款拉动投资的增长模式的危害,因此,培育经济内生的增长动力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调结构、转方式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质”的转变。如温总理所说,我们既要扩大内需,又必须稳定外需,两者不可偏废。

  第二、既然中国经济增长要保“量”重“质”,那么宏观政策就有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必要。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同时为了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将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政策的核心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相关政策的落实,实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无缝结合。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曾表示,结构调整好了能更好地增长,结构不调整不优化,想达到增长目的也难。

  调结构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调整,区域结构的优化及收入分配结构、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等,范畴很大。因此,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前提,强有力的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础。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认为,要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中问题的研究分析,并切实落实好已推出的各项政策措施。

  第三、经济增长保“量”重“质”、政策稳定连续能不能促进股市转轨?

  中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阶段,对经济变化极为敏感的股市必然会对此做出反应。正因如此,相当多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持续、中国经济保持合理增速的大前提下,A股市场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机会将更多的出现在经济转型进程中。

  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都认同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定位。目前政策稳定连续,且经济可实现平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也在有序进行,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低,这些都是股市运行的积极因素。随着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取得成效,假以时日,股市的内生动力必然增强,新兴的资本市场也将顺利实现转轨。( 阎 岳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