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部分地区小麦减产涨价 夏粮收购情况不乐观(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河北部分地区小麦减产涨价 夏粮收购情况不乐观(2)

2010年07月26日 11:06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这能有多少斤?

  男:没有过秤,没过秤,这布袋有数,差不多。

  记者:差不多大概多少呢?

  男:大概就是一布袋就是一百多斤,一百多斤。

  记者:这一共就一百多斤?

  男:一布袋一百多斤。

  藁城市是河北省小麦的主产区,但是像石大爷这样在大灾之年仍能取得高产的并不多。

  藁城市粮食局 局长 李志申

  冰冻灾害这一块,对咱们当地的小麦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是冰冻灾害,再一个长期低温,它地温达不到,这一块影响小麦上涨,特别是返青时间,粪(音)也少,没穗数,没穗数,一亩地多少穗,和去年相比差距很大的。

  记者:大到什么程度?

  李志申:大到一亩地差一万以上。

  记者:一万穗以上。

  李志申:嗯,这就是说穗数低了,也就稀了吧,麦子稀了,所以造成减产因素。

  从去年年底开始,北方地区就遭遇低温冰冻灾害,全国平均气温创下二十多年来最低,河北的冬小麦提前半个月就进入越冬期。而开春后,河北大部再次遭遇持续性低温天气,导致小麦冻害重、返青迟,有效生长期比常年少了一个月左右。那么,种粮农民如何面对这种局面呢?河北省农业厅统计,今年全省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达3623万亩,比去年增加三十多万亩。不过,前面我们在河北农村的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的农民今年小麦收成并不理想。这会对今年的夏粮收购带来什么影响呢?

  记者:这里是河北省藁城市丘头镇的徐村,我身后的这条路就是徐村通向另外一个村子的一个村级公路,村民们告诉我们说,每年进入7月份以来,这条路上来收粮食的车辆络绎不绝,但是今年和往年大不一样,这条路上,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是空无一人。

  2010年5月28日,国家出台了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执行标准,规定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白小麦每斤0.90元,红小麦和混合麦每斤0.86元。但是记者在采访时却发现,由于受到去年的冰冻灾害,今年的小麦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小麦减产,造成小麦的价格一路攀升,最高价已经高出最低保护价近3毛钱。尽管这样,但是很多农民还是持观望的态度,不愿意出售自己手中的小麦。

  记者:今年卖了没有打下来粮食?

  村民:没有。

  记者:为啥不卖?

  村民:还没那嘛呢,这种的不是正旱呢。

  记者:都想卖个好价钱是吧,都往后等一等看一看?

  村民:是。

  在河北农村,记者采访了数十名农民,他们都是在持着观望的态度关注着一天一个样的价格,尽管目前市场上小麦的价格已经达到每斤1.15元,但是手中存有粮食的农民却还是在等。

  记者:你这个预期,你觉得这个种子今年卖多少钱?

  女:俺也说不清,种子这个价格谁知道呢。

  记者:去年卖了多少钱?

  女:去年卖了六千多吧。

  记者:去年是多少钱一斤卖的?

  女:去年就是1块03分吧。

  记者:去年是1块03分,那今年你觉得多少钱你能卖?

  女:今年这还说不清呢,它大队里喊价说是1块1毛5。

  记者:然后你们觉得这价还会再高一点是吧?

  女:嗯,就是这。

  农民惜售,是目前夏粮收购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冰冻灾害造成小麦减产,而另一方面,小麦市场价格一天一个价,而且呈上升趋势。

  藁城市粮食局局长 李志申:

  老百姓惜售,就是不愿意卖,主要原因呢,就是说应该是说价格高,因为去年或者前年,咱们在执行特殊预案的时候,越收越高,越收越高,他认为就说后期可能价格还会高是吧,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特别是一些农作物产品的价格有上涨的趋势,所以老百姓呢,就是说觉得这个小麦的价格后期可能还会在这个基础上涨,所以说呢,他就产生了一些惜售的心理。

  不仅仅是惜售,还有那些大幅度减产的农民,他们手中的粮食刚刚可以当口粮,所以很多人也不愿意拿出来卖。

  村民:今年有多有少的,有的还有三几百斤的,还有好点的几百斤吧。

  记者:那卖不卖呀,那麦子?

  村民:主要谁肯卖,打这点够吃就不错了,有的多,也得等高价吧。

  记者:这四袋能有多少斤?

  村民:四袋,就化肥袋,一袋90斤,俺还不够吃的,俺三口人还不够吃的。

  记者:所以也不准备卖了是吧?

  村民:卖嘛,吃还得买面呢。

  记者:去年卖了多少粮食?

  村民:去年家里面卖了三千斤。

  记者:那你们今年还准备不准备把那粮食卖出去呢?

  村民:卖卖,还不够吃的,还卖,

  农民惜售、产量不足,留着当口粮,这些现实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这里的夏粮收购。夏粮收购的价格战悄然打响。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