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交易市场蒜价暴跌一元 价格或现拐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全国最大交易市场蒜价暴跌一元 价格或现拐点?

2010年07月29日 10:3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些经销商不仅没有囤积,反倒有些不敢在这种高位出手,放弃了今年的收购。

  “四五天的时间降了一块钱!”金乡县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有限公司交易大厅内,专职咨询工作的张宏波说

  法治周末记者 焦红艳 孙政华 发自济宁金乡

  7月27日早上9点,在著名全国大蒜集散地———蒜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的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场,记者看到满载大蒜的农用三轮车已经排起了长龙。

  “卖主多,买主少”是这里近几天的一个现实。

  “四五天的时间降了一块钱!”金乡县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有限公司交易大厅内,专职咨询工作的张宏波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另据记者了解,2009年金乡县大蒜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这里的大蒜价格涨跌,对于国际市场蒜价来说,有着风向标的作用。

  记者以买主的身份询价,很多三轮车主围过来议价,记者还价,多位表示愿意再谈。

  据张宏波介绍,大蒜价格最高的时候,3天之内曾猛涨了一元,那时候市场上卖蒜的很少,大家都等着再涨。价格冲高之后回落,收蒜的人更加谨慎,销蒜的人急于出手。于是在这个著名的大蒜之乡,终于出现了自大蒜价格疯涨以来罕见的供需倒挂。

  这是否意味着大蒜价格或将出现拐点?

  对于囤积居奇抬高蒜价的说法,县委宣传部的一份材料中,当地一位经销商如是说:原来金乡县当地大蒜只是种植销售,现在是种植加储存再销售。冷库贮存只能说是保鲜延时,同时拉长了当地的大蒜产业链。这完全不是“囤积”的概念。

  大蒜掉价观望情绪蔓延

  5天之前的7月23日,记者刚刚来到金乡县的第一天,便听到很多人在谈论:大蒜掉价了,掉了好几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几乎天天能听到蒜价还在降的传闻。

  7月26日下午5点多,记者来到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场。上百辆满载大蒜的农用三轮车等待着买主的出现。蒜贩大多一早就来了,一天毫无收获。他们一般叫价在5.5元每斤,价格有商量的余地,但是不多。

  7月27日一早,记者再次来到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场,更多的三轮车等在这里,但是他们的叫价已在5.2元到5.3元每斤左右,价格依旧可以商量。

  张宏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就在10天之前,这种没有经过分拣的直接从农户手中收来的大蒜价格一度冲到7元每斤左右的高位,最近的几天又急剧下滑。

  “很多蒜贩子这几天已经在赔钱了,这个价格很有可能比他们几天前收蒜的价格还要低。”张宏波对记者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是现在的价位,蒜价还不算回落到了正常的价格,当初蒜价的高企,与这些蒜贩子的炒作不无关系。

  “再等等,再等等,再挺几天。”27日早晨,一个蒜贩对另外一群蒜贩说。记者在交易市场很少见到上前询价的人,一种悲观、恐慌和观望的情绪在蒜贩中间蔓延。“他们刚刚经历了高价的时候,心里的预期还是不能放下来,他们期望价格在掉价之后还能反弹回高。”张宏波说,“这些天掉价,谁的心情都不好,最担心的是大经销商,今年收蒜的价格太高,现在的价位,出库已经有人要赔钱了。”

  记者走出大蒜市场,碰到一位一早出来办事的蒜农,听到两位记者在讨论蒜价,急忙过来询问记者是否是来买蒜的,并告诉记者他家里也有蒜,5到6个(直径5到6厘米)的占百分之八九十,价格好商量,5元上下就能卖。并坚持留下手机号码。

  大蒜的价格链条

  在“蒜你狠”成为流行语的当下,大蒜在从蒜农到普通消费者手里,到底经过了怎样一条不断加价的价格链条。

  《法治周末》记者走访金乡县各界,终于弄明白了这个路径。

  首先是蒜农的成本,这也是大蒜价格的基础。

  当地的一位老农告诉记者,一亩蒜的成本大约在3000元左右,而今年一亩蒜能卖到万元左右,也就是每亩有六七千元的利润。但是由于农民手里的土地有限,所以每户的收入虽然大大好于往年但是总量有限。

  其次是前文说到的开三轮车的人,这些人被本地人称为“小贩”,他们主宰着大蒜的第一个流通环节:从蒜农手里收蒜,拉到市场卖给经销商。

  每到收蒜的季节,农民只需等在家里就有“小贩”前来收蒜。今年青蒜的价格一开始在两元左右,之后一路走高,到后来干蒜的价格维持在4.5元到5元每斤之间,有的甚至更高。

  小贩将每斤蒜加价一两毛钱之后,卖给经销商或者代购商。据悉,仅在5月到6月大蒜收获季节,一个小贩的保守收入在万元左右。“拉来之后不用等,马上有人收”。

  代购商是介于小贩和经销商之间的一个环节,有些外地的大经销商不愿意或者没有精力从小贩手里零散地收蒜,所以请这些代购商代为收蒜。“一般是我们收多少给他们送多少,每斤加价一两分钱。”一位代购商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尽管加价不多,但代购没有风险也不需要租冷库,大经销商收的量大,所以也有一些当地人专注于做代购。

  经销商收到蒜之后,一部分入库,以便在各个季节销售的蒜都能得到质量保障(不入库天气一凉蒜就发芽)。一部分销往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还有一些专司出口。

  出口或者应各地市场的需求,一部分大蒜还需要经过分拣和简单加工的环节(除去多余的蒜皮、蒜蒂等),而这个环节全部由人工完成。

  工人们将从蒜农手里买来的没有分拣的蒜,按照大小和品质分成等级,个头大小是最重要的标准。5厘米到6厘米直径的是普通蒜,小于这个标准是稍差的,而高于这个标准则是优质蒜,价格会高出很多。至于人工成本,最终的买单者当然还是消费者。

  之后是运输,销往各地。据了解,运输的成本在一斤一毛钱左右,但这个价格也有波动,量大价低。

  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为例,金乡县的大蒜销往那里之后,会再加价销给北京的小批发商。据金乡县的经销商介绍,每斤加价几毛钱就能赚钱。但也有的经销商将蒜直接送入北京的各大超市。

  北京的批发商拿到蒜后,加价卖给北京的超市或者菜市场等零售市场。

  7月初记者在报纸上看到,新发地大蒜的批发价是6元每斤,而记者当天在通州一家菜市场上买到的大蒜是10元一斤。

  金乡县的蒜农、蒜商都不否认今年是赚钱的,至于谁是这个链条上最大的赢家,说法不一。

  曾经5分钱一斤

  随着蒜价的旺盛,金乡县颇有些全民皆商的味道。

  在购买火车票的售票点,一位不满30岁的小伙子告诉记者,除了卖票他还是蒜商,自己家里有库,今年存了几百吨的大蒜,话里话外充满对未来的自信。他告诉记者,在当地,像他这样的兼职蒜商多得是。

  《法治周末》记者在金乡县的交易市场上与一位“小贩”讲价,不想这位小贩自己就是蒜农。

  或许是记者杀价太狠亦或是抱怨蒜价高太多,引来这位蒜农的不满:“你们北京人今年嫌蒜贵,知不知道我们也卖过5分钱一斤的蒜,我们农民怎么就不能也赚点钱?”

  记者问这位蒜农,全国人民都认为蒜太贵了,他怎么看?他说:“你们吃蒜的是老百姓,难道我们种蒜的就不是老百姓?我们的蒜5分钱一斤都没人要的时候,怎么没有人为我们呼吁?”

  金乡县有蒜都的称号,几乎全县所有的农民都种蒜,可以说,蒜价的高低起落与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一位农民告诉记者,3000元一亩的成本是个保守数字,这包括蒜种、化肥和塑料薄膜等。蒜种的成本最大,一亩蒜大约需要400斤的蒜种,蒜种的价格按照5元每斤的保守价,每亩单蒜种的成本便在2000元左右。化肥由四五年前的七八十元一袋,已涨到一百七八十元一袋,而大蒜恰恰是一种需要高肥的作物。

  还有很大的一块成本在人工。据这位蒜农介绍,大蒜是一种高劳动强度和密度的农作物,尤其是一种一收,为了不错过时令,往往需要雇用人工。加上这部分的成本,每亩大蒜的成本在4000元左右。

  一位有心人算过,即使在2009年下半年这样的好年景,刨去其他的成本,每位农民的人工只值4元每天。

  而就在价格高企之前的2007年到2008年,蒜的价格曾到过让人吃惊的低点。“好的时候三四毛钱,最后8分钱处理都没人要。”一位蒜农说,“要不是蒜薹还有些收入,连化肥钱都收不回来。”

  “调控蒜价不是明智之举”

  对于近来国家调控蒜价的呼声很高,蒜贩们十分反感。“我们赔得血本无归的时候,国家咋没想着调控呢?”

  记者在金乡县采访的过程中,蒜农、蒜商、业内分析人士,甚至一些政府官员中有一种共识:蒜价的涨落是由市场决定的,2009年以来的高价是由于之前的低价导致农民种植面积减少,加上天气的原因,亩产降低,最后导致总量减少,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致。

  “尽管大蒜的价格从未这么高过,但它只是一种调味品用量不大,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即使是目前的价格,一般的消费者也谈不上消费不起,国家调控没有必要。”张宏波说。

  他认为,国家这时候调控不是明智之举,与其调控不如出台办法对蒜农进行指导,让农民在价格低点的时候不盲目减产,高点的时候不盲目扩种,维护稳定的价格其实对所有人都有利。

  据悉,金乡县政府就在着手做着能够稳定价格的工作。县委书记张胜明表示,将扩大大蒜加工业,充分发挥大蒜加工业蓄水池的作用,当大蒜价格高的时候,加工企业从制造成本考虑就少收一些、少加工一些,当大蒜价格低的时候,可能就多收购、多储存、多加工些,以此也可调节大蒜的价格,让蒜农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目前,金乡县建了一个11平方公里的食品工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毕,在今年的大蒜节期间,将吸引一批大蒜深加工企业到食品园内落户。

  盛龙公司的经理王新军从事大蒜出口已有两年,他觉得,短期内蒜价暴跌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国内蒜价达到了罕见的高点,市场价格过高导致出口报价过高,外商不下订单我们就不敢收货,没有买家,滞销的大蒜自然就掉价了”。

  囤积居奇说法不准确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蒜价高涨是有游资进行炒作,甚至部分蒜商囤积居奇造成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经销商和政府都极力回避这种说法。

  据悉,国家发改委组成调查组仅5月份就先后3次来到金乡县调研,山东省发改委联合省公安厅也曾先后4次到金乡县进行调查,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发现所谓的游资。

  据张宏波了解,一些经销商不仅没有囤积,反倒有些不敢在这种高位出手,放弃了今年的收购。

  还有媒体报道称,目前畸高的价格与众多经销商炒作电子蒜有关,并言之凿凿称金乡60%的经销商都在炒。

  对此,张宏波告诉记者,2006年市场上出现了“电子大蒜”,此后确实一度出现大蒜市场“现货跟着电子走”的现象,但很快,炒作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电子跟着现货走”逐渐成为大蒜市场的常态。

  记者在交易市场倒是遇到了一位“囤积”的老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给一家单位看门,有个儿子在家种蒜,今年收蒜后,青蒜的价格在两元左右。“我们觉得去年价已经很高了,今年有可能会降,所以当时青蒜能卖到去年时的价格我们觉得还可以。”没想到,2010年的状况却是一路走高。“卖一次后悔一次,所以后来的干蒜全部存了下来,一颗也没卖。”

  按照当地的规定,冷库应在7月20日之前封库,但是市场内某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个时间每年都要拖后一些。随着封库时间所剩无几,这些短期囤积的人也会忙着出货,因为一旦封库,经销商将停止再收货,蒜就不好卖了,另外,8月过了之后,蒜就可能会发芽,直接影响到品质。

  “这些日子也该卖了。”老人说。

  张宏波分析,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降价状况可能与有这种行为和心态的蒜农有关,短期囤货的到了最后出手的时间。

  记者在金乡县整个采访过程中,并没有听到行内人士提到有经销商大量囤货的传闻。

  大蒜未来价格走势的秘密

  据张宏波介绍,大蒜是中国唯一一种能够影响国际价格的农产品。官方资料显示,金乡县大蒜出口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金乡大蒜完成自营出口170多万吨,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

  “也可以这么说,金乡县大蒜的价格影响着国际大蒜市场的价格。”张宏波说。

  在大蒜市场浸淫多年的张宏波对前来咨询的记者几乎有问必答,但只有一个问题他拒绝回答,那就是金乡县及其周边大蒜产地的冷库中到底存了多少大蒜。他告诉记者,如果回答了这个问题,将会对大蒜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库存爆满,价格降低,库存不足,价格走高。

  据金乡县委宣传部提供的一份统计数字:2010年全县大蒜总产为45.93万吨,比去年总产减少6.71万吨,总产减幅为12.7%。

  尽管金乡县是全国大蒜冷库最多的地方,很多外地的大蒜也运来这里存储并销售,但是记者各方得到的消息是,由于去年的低温天气,全国各地大蒜减产是个不争的事实,各地大蒜远远没有存满金乡的冷库。金乡各冷库的费用并没有随着大蒜价格的高企而水涨船高,基本维持在240元至260元每吨的价格。

  “等到8月底,冷库封库,没有入库的蒜也几乎销售完毕的时候,那时真实的库存量就是大蒜未来价格走势的秘密所在。”张宏波说。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