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利 拯救BP的“美国大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戴德利 拯救BP的“美国大兵”?

2010年08月04日 13:5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没有人会否认,罗伯特·戴德利(Robert Dudley)受命于危难。

  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下称“BP”)遇到了多事之秋。今年4月20日,该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后沉没,造成11人死亡,超过9971平方公里的污染面积仍在不断扩大中,自此演变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86天后,英国时间7月15日(北京时间7月16日),BP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然而就在当天,美国主流媒体就对该举措是否可以“根治漏油”、“是否造成油井其他地方出现新的漏油点”等提出质疑。

  在BP公司7月27日刚刚公布的第二季度收益中显示,受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影响,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出现16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与此同时BP的股价市值已经下跌了500亿英镑(约770亿美元),清理油污的费用已超过40亿美元。

  在此事件中,BP CEO托尼·海沃德(Tony Hayward)的“糟糕”表现使其成为舆论攻击的众矢之的。从6月17日他在美国听证会上为自己辩解,称“自己没有参与具体堵漏决策”及对“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设备”等“一问三不知”的举动开始,到6月19日他出现在英国怀特岛游艇大赛现场,这个想尽快回到“我自己(漏油事件以前)的生活”的英国人,使BP公司的国际形象屡受打击。

  在一片让海沃德“下课”的呼声中,7月27日BP公司正式宣布,经公司董事会与当事人一致同意,海沃德将于2010年10月1日卸任,并由BP集团执行董事罗伯特·戴德利接任集团首席执行官(CEO)一职。

  都说万事开头难,留给新任CEO戴德利的是一系列棘手问题。

  为什么是美国人戴德利?

  现年54岁的戴德利出生于美国纽约,有两名子女。在成为新任CEO之前,大多数时候他只是站在海沃德身后充当“温和的智囊团”。海沃德曾称他是“BP的外交官”。

  戴德利在石油行业已有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在BP工作期间,戴德利曾主管BP可再生能源业务,后来主管BP在俄罗斯、里海、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的石油生产与勘探。

  其实早在2007年,BP曾经考虑让戴德利出任CEO,但最终他输给了海沃德。当时的海沃德,曾承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009年戴德利进入BP董事会,主要负责政策工作。在漏油事件发生后,从6月23日起,BP任命戴德利负责处理油井泄漏事故。

  BP公司董事会毫不掩饰地高调宣布,出生在纽约的戴德利是BP历史上首位非英国籍CEO,希望他的国籍能“有助于抵消某些反英情绪。”

  投资分析机构奥本海默公司能源分析师菲德尔·盖特表示,“石油公司很少到外部去寻找最高管理者。而且,频繁的审查让BP很难选择一个负责石油生产或者炼油业务的人来接替海沃德。”另外“戴德利是BP高管中唯一一个完全没有染指过去五年BP所出现问题的人。”“背景很干净的人”是盖特对戴德利成为新任CEO的总结。

  持有650万股BP股票的英格兰利兹市伦斯堡基金管理公司经理人科林莫顿表示:“戴德利一直负责墨西哥湾原油清理工作,他的就任看来顺理成章。”另一方面他也认同“要任命一个声誉没有被整件事玷污的人。”

  在刚刚发表的就职报告中,戴德利说:“我不会低估我所面临任务的艰巨性。”

  拯救BP,前景难乐观

  和戴德利自己预测的一样,受命于危难之机的他,除了要马不停蹄的排险堵漏外,还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头绪复杂的“烂摊子”。

  这其中就有来自美国政府和民间要求的巨额赔付的压力。5月25日应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托马斯·佩雷利提议,美国国会拟对现行法律中原油泄漏事件的经济赔偿上限为7500万美元的法规作出调整,计划把赔偿上限大幅提高至100亿美元或者干脆“上不封顶”。

  7月27日,美国国会公布了一系列应对近海漏油事件的新议案,赋予国会对近海能源生产的直接监管权,并将对近海水域的油气勘探和开采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监管,其中还明确规定了取消对漏油事故责任方的赔偿上限。这一法案的潜台词是:BP公司有可能面临赔得“倾家荡产”的危险。

  对于戴德利美国人的身份,除了支持的声音以外,质疑的声音同样不断。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长金达尔就曾公开表示:“对我们来说,谁运作BP公司并不重要,只要他履行职责。”他表示,“我们仍有很多未被处理的请求。”

  在整个漏油事件的处理过程中,BP给外界留下了刻意淡化危害的严重性、向公众隐瞒真实信息的印象。虽然BP随后耗资数千万美元在美国媒体大做广告,以挽回受损形象,不过效果仍然甚微。美国媒体6月初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73%的美国民众认为,BP在漏油事件发生后的表现“很差”或“极差”。

  《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在戴德利上任后立刻发表了诸如“戴德利可以改变BP吗”、“BP新CEO肩负巨大挑战”等文章对戴德利今后的工作形势给出了不甚乐观的预测。

  果不其然,戴德利在上任消息宣布的当天就遭遇了“下马威”。因环境保护组织抗议行动,BP设在英国首都伦敦数十处加油站无法正常运营。同时,BP设在美国的加油站也陷入尴尬。美国民众到这些加油站和BP办公室示威,并借助社交网站争取更多人支持示威行动。

  7月28日,英国煤气委员会资深策略师霍华德·维尔登在伦敦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BP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时刻,这感觉就好像是看见微软巨人的倒下。”而现在BP面前所有的问题都“寄托在了戴德利的手中。希望新的BP成为一个多些谦虚少些自大的公司。”

  BP公司宣布,将于7月31日或8月2日彻底堵封破损油井。虽然戴德利对受污染地区环境的修复持“乐观态度”,但他如何实现其上任时对墨西哥湾灾民许诺的“全面封堵油井,不会减少相关地区补救和赔偿”的承诺,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张璐晶)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