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遇保险推销员 七旬老妇买10年期保险产品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存款遇保险推销员 七旬老妇买10年期保险产品

2010年08月05日 17:35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老人去银行存钱,却遇上了保险业务员,在“保险利息高于存款”的诱惑下动了心,投了一份期限为10年的保险。家人知道后很气愤,老人今年已有74岁,业务员怎么能向其推销10年期的保险?在家人的一再要求下,保险公司答应退保。

  保费要交10年

  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母亲今年74岁,退休后每个月能拿2000元。因为随张先生居住,所以老太太平时很少用钱。有了点儿积蓄,老太太喜欢存银行,或者买一些定期的理财产品。

  上个月,老太太去家附近的一家银行存钱,看到柜台旁边放着一张粉红色的宣传单,上面用大号字写着,“每年存5000元,每年固定收益340+分红;年存10000元,每年固定收益680元+分红……”老太太盘算着:年存1万元,就可以拿到680元的固定收益,还有分红,这样的收益比银行利息高多了。

  于是,老太太向银行柜面的工作人员询问,之后,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老太太,这是一款银行保险理财产品,收益是固定收益,根据公司经营及投资业绩还有其他分红。如果老太太这会儿购买一份,还有礼品赠送。

  老太太心动了,便购买了一份保险理财产品。回家后,老太太把这事儿跟儿子一说,张先生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又来到这家银行询问。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一款银行保险理财产品,期限是10年。如果之前终止保险合同或者退保,那么要承担一部分的退保费用。

  张先生很气愤,他表示,母亲今年已经74岁了,他也希望母亲能够健康长寿,但是,如果这款产品保障期为10年,按照合同规定,等保险期限结束时,母亲已经84岁了。其次,张先生看到该产品的宣传单页,被保险人即投保的年龄应该为刚出生至60周岁。

  可以帮老人退保

  记者与该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后,客服人员表示,该公司确实有这一款理财产品,如果客服人员了解调查后,情况确实像张先生所说,那么,会进行无条件退保。

  记者来到张先生所说的这家银行支行,记者看到,粉红色的宣传画册还在,且收益率确实比较诱人。除了这款银行保险理财产品,大厅经理办公席、柜台旁边和宣传栏等,也不乏类似的广告单。

  记者表示对这款产品感兴趣,就立刻有一位穿着银行工作服的女子上前服务。她告诉记者,她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来推销一款保险产品,整个推销中,听得最多的就是“分红”、“零风险”、“高收益”等。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保本收益,每年收益率高于银行两三倍,还有其他分红。

  记者问及张老太太的事情,这位工作人员就不再理会记者。只是嘟囔一句,“有人要买,我总不能不去服务吧?”

  业务员会夸大收益

  记者了解到,银行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称之为银保产品。这种产品也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目前,银保代销主要有两类:一是驻点销售模式,即保险公司派出销售人员长期驻扎在银行营业大厅进行销售活动,另一种为简单的代理关系,即是一家银行代理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竞争加剧,地毯式的驻点销售模式更受推崇。

  一家保险业从业人员于先生透露,一些业务员为了提升个人业绩,在推销时,确实会夸大收益,甚至带一些“骗保”色彩,尤其是面对老年客户时,更不鲜见。“一般来说,根据规定,银行的银保业务员是不应该向超过70岁的老年人销售保险产品的,但是,许多业务员就是照销不误。”

  于先生透露,和一般的储蓄相比,保险产品的销售业绩对个人收益更有利,因此,银行工作人员在被咨询理财情况时,更愿意推荐市民购买保险产品。他告诉记者,来银行存钱的客户购买保险产品的成交几率高于普通渠道。因此,这些年来,每家保险公司的银保渠道销售业绩总是比直销渠道要高出许多。 □本报记者 管伟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