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黑工"戳中国制造软肋 劳动力成本上升怎应对?(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洋黑工"戳中国制造软肋 劳动力成本上升怎应对?(2)

2010年08月08日 02:53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被查处的洋黑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缅甸语翻译

  翻译:他说他们来打工,一个月给1500,一个月给1500对于缅甸人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已经很高了,因为缅甸本身挣钱很少嘛,一个月可能就挣,五美金十美金左右这样子。

  从年初,浙江警方就针对雇佣洋黑工,进行过几次拉网式排查,目前,已经有32名洋黑工被遣返回国。就在我们到达诸暨市的前几天,诸暨警方在另一家工厂,发现了28个来自越南的洋黑工。这28个人是被当地一个叫杨铁峰的企业主招到自己工厂务工的。

  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大唐镇派出所副所长 蔡天野

  蔡天野:他可能误以为到这边来之后,能够办出相关的手续,所以就是先可能招过来,找过来了,也不单是招,就过来了,过来了发现这群人可能就无法使用。

  他就是杨铁峰,三个月前,他去越南谈生意的时候,雇佣28个越南人,并带回浙江打工。杨铁峰透露,他并不知道使用洋黑工违法,当时在越南,有中介公司介绍越南工人薪酬比较低,自己的工厂又缺人,这才动了心。

  诸暨双金针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铁峰

  杨铁峰:有一些中介公司,有一些他们有主动的一些沟通也有。然后里面认识了一个姓袁的,叫袁秀英小姐。当时她说已经很多人了,我说不行,你先少部分人,我先试试看。

  担心这些缅甸工人在国内工作的合法性,杨铁峰最终从报名的几百人中只挑选了28个人。诸暨市大唐派出所调查发现,这28个越南人入境时都办理了一个月的旅游签证,以旅游的名义从友谊关入境,之后便被杨铁峰接到浙江的企业上班。

  诸暨双金针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铁峰

  杨铁峰:以前我们到外面去打工,那现在我们感觉到我们中国条件好起来了,经济繁荣了,也可以到,外国人帮我们来打工。当时感觉到这东西还挺高兴的,外国人都帮我们来打工来。还有这种自豪感,还有这种。不知道这个东西。出入境管理都来了马上调查这个事情。一打听说我这里有这么多人,他们就吓了一跳,他说你个(买卖)是不对的了,我说有这么多人,我想用,他们说绝对不行这些。

  由于这次非法使用洋黑工,杨铁峰被公安部门罚了款。

  记者:罚了多少钱?

  杨铁峰:好象两万多吧,

  从杨铁峰的介绍中,我们得知,金融危机过后,诸暨县的代加工生产重新开始繁忙起来,但是普工招聘一直很困难,很多企业遭遇到了用工荒,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有不少越南、缅甸的工人偷渡入境打工。但是到底有多少人进入浙江,当地劳动部门表示,洋黑工都是秘密使用,整体数据难以统计。为了了解情况,我们联系到了在越南给杨铁峰介绍工人的劳务中介负责人阮秀英。

  越南劳务中介公司负责人 阮秀英

  阮秀英:我是越南的。有很多,我们这边,应该工人有很多,我们很低的。我们工人在越南是工资比较低,每月大概只有60块美金。工人薪水很低。因为你那边也(缺工)嘛,而且我们工人这边也很想到那边赚钱。

  阮秀英告诉我们,在越南,介绍工人到中国大陆打工的劳务中介非常多。有的是组织偷渡,每名入境人员大约收费100-500元。有的是通过旅游签证的方式入境,通过这个方式,每介绍成功一个人,中介收取300-800元的介绍费。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他们公司往中国输出的工人大约400多人。而他们公司在越南只是一个小型的劳务中介。

  越南劳务中介公司负责人 阮秀英

  阮秀英:很便宜的,真的。因为我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因为对中国,那个薪水还比较低,比别的国家比较低的,所以我们收费用都很低的,

  记者: 有多少家公司跟你在接触,还有这些公司它是在什么地方?

  阮秀英:(听不清)南宁省有很多工厂,珠海那边也有很多工人。

  根据公安部的规定,凡属非法入境或非法居留的外国人,不管是否在联合国难民署登记,滞留地公安机关都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遣送一个”。有身份证件的直接遣送;无身份证件的,在与有关使馆交涉认定国籍、签发证件后遣送;国籍无法认定而无处可送的,按《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进行拘留审查,直至国籍认定遣送出境为止。从这些详尽的法规中,不难发现,每遣送一名洋黑工,我们国家都需要付出不小的成本。可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洋黑工进入国内呢?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