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公司要打造“中国淡马锡”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新公司要打造“中国淡马锡”

2010年08月10日 10:1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日,央企重组再掀“波澜”: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则将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收入“囊”中。央企重组的消息与不久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表态遥相呼应:被誉为“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简称国新公司)近期将要公开亮相。媒体解读这一“破茧”时间为8月中旬,预计首批将装入10家央企。

  业内专家表示,国新公司即将出台,既是为了达到2007年国资委对央企整合目标而“生”,同时也是为打造中国版的“淡马锡”。

  -国家队“要去国际上踢球”

  国新公司为央企整合而“生”

  2003年196家,2004年178家……2009年129家,2010年截至目前123家,目标为100家。央企的数量如同沙漏一样,每年都在以一定的数量减少。而要完成今年目标,则意味着被整合的央企需要找到“婆家”,或者被装入国新公司。

  据一位姓王的分析师表示,国新公司的“破茧”,与其说是整合央企资源、提升央企的竞争力,不如说是为达到2007年国资委发布的央企整合的目标而“生”。

  据了解,国新公司成立后,原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将任董事长一职,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此前明确表示,“成立国新公司,是为了稳妥推进央企兼并重组。”

  从国资委成立以来,央企重组似乎都以一个“急先锋”的角色而存在着,从2003年的近200家,到2006年锐减至161家。2007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2010年,央企“大家庭”定员在80到100家。

  根据今年7月23日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所作报告,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有119家,占96%。

  上述王姓分析师表示,事实上,经过前几年的不断整合,目前央企在盈利能力上均有大幅的提升,但囿于“盘子过大”,以及机制不顺等原因,国资委更希望通过“抓大放小”,从而提升央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此前,喜欢足球的李荣融一度表示,央企是国家队,“要去国际上踢球”,一语道破国资委整合央企的原则与标准。

  东方证券分析认为,成立国新公司成为整合加速的标志,专业的资产运营公司对于央企整合的进程将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有人欢喜有人忧

  至少有10家央企或被装入国新公司

  国新公司“破茧”固然有诸多利好,但身处末位的央企则表示担忧。据国资委内部人士透露,“至少有10家左右央企”会被装入国新公司。

  “怎么能不担心呢,一旦被装入国新公司,就意味着将来可能会成为儿子公司,甚至是孙子公司,不仅级别上差一两个等级,更重要的是话语权可能丧失”,在一家商贸性央企工作的吴志华表示。

  吴志华讲叙了他的一位好朋友央企整编经历:好朋友起先是在发电厂,后来厂网分家,电厂待遇比电网下降一截,再没几年又遇上五大发电集团“分家”,由于他好朋友所在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效益一般,他的收入只好眼睁睁看着下滑。

  业内专家表示,国新公司类似资产管理类公司,未来经营的方向是经营股权搞资本运作。一旦被装入,企业可能还要面临第二次“被重组”的命运,原来一级公司便可能成为国新公司的儿子公司,甚至是孙子公司,这无论对于企业高管,还是企业员工,都是不容易接受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央企整合悄然提速。7月31日,华润集团旗下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和北药旗下的万东医疗、双鹤药业同时发布公告,华润医药集团和北药集团的医药类资产将被纳入一家合资公司。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