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经济数据今出炉 专家称需警惕通胀反弹可能(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7月经济数据今出炉 专家称需警惕通胀反弹可能(2)

2010年08月11日 00: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警惕通货膨胀反弹的可能

  但就在市场预计下半年物价将保持温和上涨的同时,也要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保持警惕。6月CPI同比增速掉头,虽然还不足以保证未来月份会继续向下,但也目前看通胀压力似乎有所减轻。但也有专家提醒,要警惕通货膨胀在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反弹。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目前的物价压力还是存在的,主要是工业品上涨比较快,进而推进消费品价格的上涨。”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张晓涛在接受《半月谈》访问时也表示:“下半年CPI增幅有可能继续上涨,涨多少不好说。”在他看来,当前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能推动物价上涨。

  一、虽然我国总体粮食供给充足,但是今年中国各地多处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结合国际粮食减产的情况,可能给国内外的资本炒家带来炒作题材。

  二、中国仍然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尤其是石油和铁矿石两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价格还可能上涨。

  三、中国劳动力成本可能上升,未来国内工人工资上涨的速度可能加快。

  四、从货币的角度来说,去年发行的大量货币导致流动性大大超出实体经济需求。这些超额货币有可能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进行哄抬。

  对此话题,国家发改委在近召开的全国价格综合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价格运行基本稳定,下半年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较多,实现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3%预期调控目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会议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在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部分地区、个别产品、敏感时段的价格异常波动;高度重视近期全国多个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对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的影响,合理把握价格改革的时机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的价格环境。

  会议透露,要通过价格调节基金扶持蔬菜等农副产品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平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并规范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会议要求,一旦发生价格异常波动,要针对引发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波动幅度和影响后果,迅速采取舆论引导、扶持生产、促进流通、储备吞吐、提醒告诫、监督检查以及必要的价格干预措施等手段,将价格异常波动控制在萌芽状态。

  市场分析称或压制大盘反弹

  对于今日即将公布的数据,股市市场的反应可以说在主要层面体现了各方所持态度。由于7月大盘上攻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增速放缓后对政策面放松的乐观预期,因此7月经济数据是否会验证这一判断便成了左右大盘的重要依据。

  《国际金融报》采访的几位市场师时,他们对7月CPI创出年内新高几乎已达成共识,因此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压制大盘反弹。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穆启国认为,“从微观看,通胀压力并未消除,政策未到放松时。虽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预期第三季度下调存准率,但这取决于CPI 是否如期回落。目前,市场预期7月份通胀将高于6 月份,而近期大宗商品及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也为未来价格回落增加了不确定性。”

  长江证券分析师邓二勇指出,8月1日公布的7月份PMI数据其实已经预示了实体经济内在的需求略显疲态。7月份PM综合指数较上个月继续下跌为51.2;生产指数由55.8下降到52.7。虽然这两个指标仍然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但扩张动能已经日益趋弱。产成品库存指数出现下降,并向下突破了50的分界线,这显示去库存的行为在7月份已经展开。

  对于市场关注点,有市场人士预计,受到“7月CPI或达全年顶峰,同比增幅或将再超3%警戒线,达到3.5%左右”这一预期影响,近日抗通胀概念股持续活跃,农业类、消费类股票成了大盘的“稳定器”。

  尽管短期内政策放松还不具备条件,但并不代表A股接下来就没有表现的机会。业内人士认为,7月份市场的普涨除了出于对政策面的放松预期外,还是对前期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也就是“估值修复”。因此,随着7月份各个行业的普涨,不少行业的估值已经由先前的过低修复到了较为合理的水平。目前的投资需要从估值修复向盈利增长转变。

  “目前利好因素有所淡化,风险因素有所提升。”国金证券分析师指出,“随着股价的上扬,推动市场前期‘估值修复’的利好将逐渐转化为中性因素。同时,近期市场运行也出现一些风险点,比如经济仍在继续高位下滑、物价结构性上升、限售股尤其是高估值的创业板解禁潮等。”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