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间谍案频发 工业园区成“泄密”重灾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商业间谍案频发 工业园区成“泄密”重灾区(2)

2010年08月24日 10: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数据显示,大约有80%的企业发生过数据泄露事件,而这些泄密事件中,绝大部分是内部泄密。几年前,病毒和黑客是企业安全的最大威胁,如今数据信息的丢失和被窃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一位曾经在数据调研分析公司工作过的小孟向 《每日经济新闻》谈起他曾在老板的“指示”下亲身经历过的几次“潜伏”事件。

  “这类数据公司大都接受外资公司的委托,公司为赚取丰厚的‘调研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我第一次接受任务是去调研空调行业数据,当时被扮演成实习生。方法很简单,我在大学里找了个教授给我写了封推荐信,然后应聘去那家空调企业实习。一个礼拜结束后,我就走人了。当然,这种情况是项目不紧急的时候。”小孟向记者透露。

  在小孟看来,要想获取商业秘密,还是有很多种手法的,专业的还可分为紧急和非紧急项目。“遇上项目紧急的时候,比如一家外资公司,要和中国的某个公司谈合作,就需要很清楚地知道对方公司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会委托我们数据调查公司去查。紧急的项目只给3天左右的期限,这时候就要直接去对方公司收买人了。请吃饭、送钱,5000元没有搞不定的数据。”

  潜伏与反潜伏的暗战

  科技企业的商业秘密关乎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泄密与护密之间,永远存在着一场力量抗衡,商业世界的战争有时甚至是一场潜伏与反潜伏的“暗战”。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作为窃取商业秘密犯罪高发区的杭州湾工业园区,当前在当地工商部门帮助下,园区内已有10多家试点企业组建了商业秘密保护机构,部分医药、染料企业对自身的成品配方、客户名单等商业秘密都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并与一些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签订了单独的员工保密合同,员工同业限制合同等。

  除此之外,王唯洪透露,当地工商部门还将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进一步保护,比如在企业内建立“护密维权”联络点,为企业做商业秘密的风险评估,制定《企业泄密风险评估报告书》,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个性化意见建议,最后将《报告书》发放给企业,以便企业对症下药护密。

  律师观点

  防范商业泄密重在企业内控

  针对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情况,上海富石律师事务所曾智红律师从法律角度向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曾智红表示,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较多,诸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公司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以及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这些都可对商业秘密进行规范和保护。如果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属实,那就是触犯我国《刑法》第219条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首先,企业要先定义自己公司哪些内容是属于商业机密;其次要与核心的技术、销售、采购等员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哪些是公司的商业秘密,双方严格签订保密协议,专业地进行约定;第三,对于公司的高管或有可能知悉公司重大商业秘密的人员约定竞业禁止协议,有可能的话还要完善对离职员工的动向追踪制度;第四,对于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的人,公司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来自我保护,在这过程中注意要多搜集证据,以便界时举证。

  “对于科技含量高的公司,建议把公司的一些核心商业秘密分散至各个部门、不同的人来进行管理,让不同的人掌握技术配方,这样比较有利于公司防止技术泄密的事件发生。”曾智红表示。(夏冰 通讯员 孟萍)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