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上涨喜忧参半 粮荒短期难现但需未雨绸缪(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粮价上涨喜忧参半 粮荒短期难现但需未雨绸缪(2)

2010年09月01日 13: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耕地减少也制约了粮食供应。宋廷明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稻米种植面积减少了一亿多亩,目前这一趋势并没有根本扭转。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土地违法案件平均每天爆发85起,其中大量是违规占用耕地事件。

  从长远看,我国粮食主产区还受到水资源的制约。“大规模的农田机井建设,保障了河南粮食产量连续10年全国第一,也使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2米。”河南省水利厅有关人士说,打井抽水救急可以,但不可持久。一旦发生持续性干旱,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粮食就可能减产。安阳拥有1万多眼机井,但近几年有2000多眼因水位下降而基本报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用“脆弱、强制性、紧张”来描述当前我国粮食的供求平衡。脆弱,在于耕地稀缺;强制性,在于种粮收益低,且对地方财政直接贡献小;紧张,在于玉米和水稻供需已接近失衡临界点。“作为13亿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粮荒”短期难现但需未雨绸缪

  近期,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颁布粮食出口禁令,印度、澳大利亚等粮食大国也面临粮食减产,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是否到来的争议。

  “当前形势与2007年开始的粮食危机很不相同,判断全球粮食危机还为时尚早。”宋廷明说,国内粮食形势整体好于国际,短期内不可能出现“粮荒”。

  从库存看,2008年全球粮食储存跌至1.21亿吨的30年最低点,而目前全球大型小麦生产者库存就高达1.97亿吨。从粮价看,当前粮价上涨并不稳固。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指数上涨了26%,但今年年初至今该指数还出现了轻微下降。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期公布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显示,中国在163个经济体中位列第96位,被评为“中度风险”国家。

  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有能力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小幅上升,同时要做好防范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有关专家认为,对待粮食问题要居安思危。从长远看,国内粮食形势不容乐观,应该未雨绸缪。

  宋廷明等专家建议,面对粮价适度上涨,应做好对困难群体补助工作,减少价格干预,避免“以减少农民收益为代价补贴所有消费者”。同时,为了确保储备粮安全,可尝试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条件优越的仓库存放,促进不同粮库在竞争中提升保管质量。

  冯利臣等专家还呼吁,应尽快改善我国粮食加工业“小、散、低、乱”的局面,由龙头企业引导发展订单农业,提升种粮收益。“如果我国农产品加工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每年能创造1万亿元的新增效益。” (记者 任芳 刘敏)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