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空档期”博弈 市场“有形之手”维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粮价“空档期”博弈 市场“有形之手”维稳

2010年09月01日 15:35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未来数周,能否有效防止玉米价格及其他粮食作物价格异常波动,不仅决定了全年粮价、食品价格能否维稳,还关系着年底管理通胀预期和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夏秋粮交替之际,敏感的市场神经再度为粮价而绷紧。

  8月17日,国储玉米针对东北地区的拍卖量从往常的每次100万吨左右意外地锐减到40万吨。这引发了业界对玉米国储库存不足的猜测,并造成市场的反应。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玉米价格在17日疾速飙升,成交均价从8月10日拍卖时的1676元/吨提高到17日的1934元/吨,并一度冲破2000元/吨大关。随后政府迅即反应,为澄清库存不足传言,于8月19日再度投放玉米,竞拍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当日成交均价应声回落到1700元~1800元/吨。

  国储玉米拍卖一周双拍这种罕见的运作,无疑向市场释放出一个明显的政策信号:调控当局已经开始准备对玉米价格进行强有力的干预,以期在夏秋粮交替的“空档期”控盘市场预期,保持粮价稳定。这像是一场战争,戏剧化的价格涨落背后,是市场与政府的攻守博弈,粮食价格调控正步入关键期。

  “眼下政府的目标是既要控制(粮价)过快的上涨速度,又不希望看到短期内价格大落。”接近国家粮食局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这种涨势没能控制住,政府不排除采取更大力度的举措抚平市场震荡的可能。”

  市场神经绷紧

  “从现在开始到秋粮大规模上市,还有大约6周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青黄不接,是玉米价格和其他粮食价格最易出现波动的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其中,较早收获地区例如河南与山东的新玉米将在大约20天之后上市,东北地区的玉米也将在大约40~50天后迎来收获期。

  不仅是玉米,在未来这段“空档期”内,晚稻、小麦等几大秋粮品种均面临价格大幅抬升的风险。国内粮价预期攀高以及国际粮价传导机制带来的输入性上涨,是市场正在面临的主要隐患。

  围绕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题材的大肆炒作,带给玉米和其他粮食价格“维稳”巨大挑战。“当前玉米价格持续高位,主要是市场预期不断推高带动的。”永安期货分析师贾燕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而自然灾害可能引起产量不足,不过是游资为抬价而夸大出来的一个“噱头”。贾燕说,以玉米为例,近期被市场渲染为玉米产量紧张的吉林省洪涝灾害,集中爆发区位并不会造成玉米的实际减产。“根据我们的调研,洪水和暴雨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东南部,这里不是该省的主要玉米产区。”贾燕说。

  程国强则预计,2010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将不减反增,会比2009年增产1500万吨。“这1500万吨的增量将成为今年全国玉米供应的稳定器。”程国强表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预测,从全国范围看,2010年玉米产量将比去年增加403万吨,涨幅达2.5%。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单边上涨预期正在形成,并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浓厚。包括粮食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以及部分食品生产集团等在内的中间商,在价格预期的刺激下,炒价动机凸显,从而有可能形成催动粮价进一步上升的循环。

  一位来自北京郊区的中型饲料生产企业老板对记者谈到,在饲料和粮食、食品加工的圈内,但凡有些资金底子的人,即使没有期货交易经历,都开始对粮食期货市场产生兴趣。

  “提价预期一致会让期价与现货交易联动起来,例如农民会出现惜售,中间商会尽量想办法多积累一些粮食或者简单加工后尽量多入库,减少出库进度。”该老板对记者表示,大家对上涨的预期已达成共识,都希望搭上日后更高的市价快车。

  国际粮价的上升,是推高这一预期的另一重要因素。俄罗斯干旱与森林火灾、加拿大暴雨灾害等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同样带来国际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飞涨。目前,美国小麦价格已飙升50%~60%,玉米价格也应势上升30%。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