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签约金额近20亿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签约金额近20亿元

2010年09月10日 16:0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活动之一,第三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9月7日至9日在福建南安石井镇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农产品供应商、采购商、农贸协会代表、企业家等600多名嘉宾客商出席盛会。在当  人民网厦门9月9日电:作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活动之一,第三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9月7日至9日在福建南安石井镇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农产品供应商、采购商、农贸协会代表、企业家等600多名嘉宾客商出席盛会。在当天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共签订农业合作项目及购销合同66个(份),总金额达19.4亿元。

  本届采购订货会共举办3天,以“两岸携手、以农为媒、共享商机、互利双赢”为主题,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授牌仪式、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5000吨果蔬冷库和农产品保税仓落成剪彩、海峡两岸农产品展示采购对接活动、海峡两岸农产品供需洽谈对接会、经贸和农业合作项目推介、签约活动以及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发展研讨会等。

  采购订货会设置展厅10000平方米,设有500个国际标准展位。其中,台商300个展位,包括台湾省农会及会员单位50个、台湾省渔会及会员40个、台湾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20个、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云林县农产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台湾农业团体、企业单位190个。

  采购订货会上云集了两岸最新的深加工农产品,种类众多,品种齐全。同时,主办方还邀请了沃尔玛、新华都、麦德龙、家乐福、顶新、永辉、安徽徽商集团等500多家大型采购商参会,与台湾有关农渔协会及企业进行深度对接。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气候环境相近,闽台农业合作一直是该省农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作为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福建腹地市场广阔,有着实现承接台湾农业转移的天然优势,闽台两地农业交流合作异常活跃,目前在闽的台资农企在数量、分布范围和涉及领域上都有质的飞跃。南安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该市石井镇与金门最近处相距仅6.8海里,两地关系源远流长。

  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2008年起在南安举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把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放在泉州南安市举办,是商务部立足促进两岸农业贸易合作,支持海西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发挥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优势,促进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打造两岸农业贸易物流合作平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往年相比,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两岸经贸往来交流进一步深化,南安与台湾两地农业合作交流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今年5月,福建省省长黄小晶率经贸文化交流团赴台访问,公布了福建省惠台10项先行先试措施,明确指出福建省将进一步增强泉州等地台湾农产品进口集散地促销功能,组织办好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简化台湾农产品输入通关手续。

  目前,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公共保税仓库的设立,使台湾农产品可以通过“零进整出”或“整进零出”的方式实现快速通关,降低物流成本和减少资金占用,吸引更多台湾农产品通过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进入大陆市场,扩大南安与台湾农产品合作交流规模。

  此外,由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台湾云林农产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台湾精品物产馆已完成方案设计,有100多家台湾农产品企业表示意愿入驻物产馆,展馆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产品展示、商务洽谈、文化和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常态化台湾农产品展馆。

  在政策持续推动及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不断升温的同时,南安市三条对台交流重要通道(泉州—金门客运直航、货运直航、对台小额贸易)也日益火爆。泉金客运直航方面,泉金航线开通四年来,南安与金门、台湾人员往来频繁,截至今年7月底,该航线共安全营运5826航次,出入境旅客量273140人次,其中台胞 215404人次。

  货运直航方面,泉州市自2002年11月开通对金门货运直航以来,对台货运量不断攀升,已累计航行1100多航次,货运量达190多万吨,成为大陆对金门货运直航量最大的航线。

  对台小额贸易方面,石井港是大陆首批享有对台小额贸易扩大开放试点口岸和与金马澎直接经贸往来口岸,据统计,2003年至今年上半年,仅闽台农产品市场以农产品为主的对台小额贸易(进口)就达1273 船次、17863吨、1909万多美元,对台直接贸易1074 船次、106万吨、1037万美元。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