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是外商投资沃土(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仍是外商投资沃土(2)

2010年09月12日 15:2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兴产业成投资“新宠”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0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与服务业和初级部门相比,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近期进一步减少,且这一趋势不太可能发生逆转。“国际投资的另一个趋势是更多地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投向低碳经济。”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考虑全球资本流向变化,把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同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今年4月份,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方针,《意见》提出,要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趋势也反映在本届投洽会中。例如,作为本届投洽会的亮点之一,投洽会组委会专门设立了“2010中国国际节能环保暨新能源展览会”,分为节能减排、新型建材、环保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四个主题,全面展示当前节能环保领域与新能源的最新科技成果。

  投洽会组委会负责人透露说,从近两届投洽会的项目对接成果来看,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区域分布,中国招商引资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发展潜力巨大的中西部地区、具有高新技术背景的产业领域正在成为世界资本的“新宠”。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其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本届投洽会上受到海外资本热捧,仅8日一天即达成签约项目18个,涵盖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项目总额达到321亿元。

  陈德铭认为,我们注重的不是引进外资的数量,而是关心外资的结构和质量状况。他预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高端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服务业引资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国引进外资的方式和形式也会从原先的大量集中于加工制造业转向制造业两端,即设计研发和服务营销领域聚集。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沈志群认为,新兴产业、中西部,正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结合点。

  全球投资应破除保护主义

  除了“引进来”,投洽会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走出去”。从众多参会客商的态度来看,企业“走出去”成为本届投洽会的一个关键词。据测算,将有350家左右拟赴境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参加“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对接会。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投洽会前夕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再创新高,连续八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长速度达54%。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6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对17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投资,投资覆盖率达72.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也引起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关注。《2010-2012世界投资前景调查报告》认为,中国是2010年至2012年全球第二大最具潜力的对外投资国,位居美国之后,超过德国、英国、法国。

  詹晓宁表示,中国经济总体上已经到了对外投资大规模增长的阶段,目前对外投资和吸收投资12的比重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升至11的水平,从而实现从过去十年量的飞跃到未来十年质的飞跃的过渡,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将由点式投资、散型投资发展到集约式投资和产业链投资。

  前来出席论坛的莫桑比克共和国总理艾雷斯·阿里高度评价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贡献。他表示,中国等国家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矿产等项目发展提供投资,为非洲快速摆脱危机、增加吸引外国投资起到积极作用。“没有壁垒的开放市场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有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

  尽管如此,中国对外投资“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陈德铭表示,当前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些国家以国家安全保护为理由限制资本的流入,这不仅不利于全球投资的发展,也不利于这些国家自身的劳动就业和经济复苏。

  陈德铭说,把安全问题泛化、扩大化的做法是变相的投资保护主义。“保护主义是不光彩的,但以国家安全为名义就堂而皇之,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什么是保护主义,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安全,中间是应该能够找到划分的概念的。”陈德铭说。

  他同时透露,目前中国已经与世界上129个国家签订了投资贸易保护协定,中日韩三国投资保护协定经过近7年的商谈,现在就一些主要条款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基本结束。(记者 李金桀 马跃华 通讯员 苏伟珍)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