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征战稀土:中铝五矿等资源巨头近身肉搏(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央企征战稀土:中铝五矿等资源巨头近身肉搏(4)

2010年09月14日 09:0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试图保护采矿权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以赣州为中心的地方势力正在迅速集结。

  6月11日,南方五省的第一次联盟大会在赣州召开。来自五省十四市的政府官员、稀土国资代表济济一堂,商讨五省如何联动发展以形成联合势力。

  两个月后,第二次大会在广东河源召开。两项决议一致通过:五省联动采矿,统一协调;五省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完整产业链。

  上述两次会议意图实现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势力联合。知情者说,为更好的实现联盟效果,针对股权合作的想法也被大家私下认可。目前,赣州稀土矿业公司与广东省属国资广东广晟的股权合作谈判正在进行。

  以南方五省十四市对资源的掌控力,倘若形成相互股权合作的紧密联合体,必是一股强大的势力,亦可为其在中央收权博弈中增加筹码。

  他们自己也认为,“我们南方五省如果可以做好,为何还要让央企来做。”

  不过,虽然五省联盟的初期合作进展顺利,但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有当地矿业人士分析,在共同面临外部强大势力时,五省才仓促想到联盟发展,缺少长期谈判与合作的基础;而且五省十四市团体庞大,其间利益冲突亦难避免,相互之间参股事大,要形成一股紧密合作的势力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

  南方五省形成联盟发展的战略明确,但缺少周密的战术保障。更大的问题在于,即使完成紧密统一,他们仍难撼动中央整合稀土、统一管理的决心。分析人士认为,关乎稀土的国际博弈与战略意义亟需强而有保证的稀土控制力和执行力。因此,南方五省的统一势力未必能打动决策层,让其担负中央稀土战略的执行者。

  但地方军团同样优势明显:任何一家央企都无力管理分散于大量县、乡、村的矿山。当地官员说,如何协调基层采矿事宜是无法绕过地方政府的,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手牌。

  事实的确如此。知情人士说,不仅官员提及的难于协调在县乡基层的采矿问题,盗矿等地方非法采矿势力亦非央企能够应对。赣州官员坦承,当地盗矿势力在治理相对规范的赣州无力施展,多转向邻省发展,此股势力以游击形势存在,难于根除。

  谁将出局

  吸引人们蜂拥而来的南方稀土市场规模不过200亿,不及中铝、五矿资产的十分之一。而据当地矿业从业者估算,参与赌局各方的资产总量超过万亿。

  这是一个怎样的赌局,没有人愿意审视。参与者大都熟稔稀土的稀有珍贵价值及其战略意义,并确信未来尚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可能是5倍,甚至是10倍。

  即使赌局愈显复杂,对抗愈加强烈,亦无主动退出者。但种种迹象逐渐明确,这将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赌局,参于对抗的大多数将惨遭淘汰。

  接近决策层的有色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南方稀土市场至多留下三两家形成寡头格局,而只留一家垄断全局的可能性似乎更大。前述各央企、各省属国资、各市县地方势力等处于直接对抗关系的力量不下十方,最终局面必当惨烈。

  这更加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并亟需尽快决策。分析者称,对抗中不断集结的势力会让局面更加复杂而难于控制,而随着时间推移治理的难度和成本都会相应增加。

  然而,如何决策着实困难。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收集采矿权组建集团似乎最有保障,但历史上组建南北集团方案的失败已有前车之鉴;依靠央企自发整合也难奏效,五矿正在经历七年之痒且无成效,中铝插足徒增局面复杂性。

  大量分散的市场力量显然无力担当大任,但决策方案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在这场整合大戏中,他们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尚未完全显现,他们希望决策前夜增加博弈筹码的举措或已把他们推入赌局中央,新格局下成为牺牲品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稀土治理大计已到界点,历次治理失败的经验总结和代价教训都可为此次治理提供殷鉴。

  中国稀土之父、年届九旬的稀土专家徐光宪直言中国稀土事业没有搞好,这导致中国大量珍贵稀土长期低价流失,在过去十年间铁矿石价格飙升多倍,中国稀土价格却不升反降。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储量的稀土,号称超过40%。但随着近年来大量、低价供应全球的开采,稀土行业专家、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张安文认为现在所占比例已不足30%。而此期间,同样具有丰富稀土储量的美、欧发达国家多封闭矿山。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