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观察:从三方面入手稳定发展棉花产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三农观察:从三方面入手稳定发展棉花产业

2010年09月20日 09:45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农业部种植业司负责人日前在郑州农产品期货(棉花)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棉花产业在面临供给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而稳定生产的难度却不断增加。这不得不令人为之担忧。

  棉花在我国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棉花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城乡人民的生活,而且关系到广大棉农的经济收入,关系到我国纺织业的正常发展。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工业纺纱用棉需要1000万吨,而近几年来的种植面积维持在8000万亩左右,只能保证700万吨的总产量,缺口300万吨需要依赖于进口。也就是说,在涉及重大国计民生问题的棉花产业上,我们还远没有实现自给自足的保障局面。

  多年来,我国依靠自身力量,逐步培养出了具有种植技能的棉农大约有4500万名,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棉农开始放弃种棉产业。这一情况首先体现在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萎缩上,10年前最高时曾达9000多万亩,而10年后的今天,较之以往减少了1000多万亩。尽管近年来的需求增速逐年增加,中国纺纱用棉年均增速已达10%,也未拉动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这一降一升格局的形成,既伤及了广大棉农植根于种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加重了我国依赖国际供给的压力,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什么在需求总量上升的情况下,还会持续发生种棉面积萎缩呢?

  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种棉收益问题。调查显示,有两大因素影响种棉收益:一是有的地方棉花种子跟不上或受虫害及天气影响,导致棉花单产普遍下降;二是棉花价格上涨预期不高,有的棉农干脆改种粮食或其它经济作物了,从根本上脱离了种棉产业的体系。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并不是没有。笔者认为,只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即可使我国棉花种植产业得到稳定发展。

  一是加大科技兴棉力度,强化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和种棉新技术的传授。要像我们的粮食产业、蔬菜产业一样,千方百计加大种子的改良和推广。种子的改良对于增产丰收往往是革命性的,袁隆平研发稻谷种子,能使亩产翻一番,一些国外资本瞄准中国巨大的农业市场潜力,很多都是从中国的种子产业入手的,比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菜种几乎被外国种子所垄断。这说明,棉花种子在提高单产方面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而,加大科技力度,首先就要强化良种的繁育和推广。

  二是加大配套服务力度,从种棉的资金补助、市场的规范管理、保护价的收购政策,到防虫防灾、机械生产等多方面,对棉花产业加以扶持,使棉农真正在种棉产业中得到实惠。

  三是加大精深加工力度,促进棉花产品的提档升级,通过提高延伸产品的含金量,带动对原材料籽棉价格的拉升。

  我们不能指望依靠无限地扩大种植面积来扩大棉花总产,因为我们既要穿衣,还要吃饭,不能与粮争田。我们也不能眼见种棉面积萎缩而不顾,因为单产的提高也是有极限的,没有基本的规模面积,总产量也是不保的。

  因此,稳定发展棉花产业,必须从科技、服务和精深加工三方面入手。文/本报评论员 龙军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