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西进运动”尚须深度解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中国产业“西进运动”尚须深度解题

2010年09月20日 10:21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星星之火渐显燎原之势,但有专家提醒,中国产业西进运动仍有一些发展瓶颈亟待深度解题。

  近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共6个方面给予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促我国中西部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在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吴玉鸣看来,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东部地区需要进行产业转移,而另一方面具有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已经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中期,产业转移的时机成熟。”

  从现实层面来看,产业转移也正在成为一些企业自然而然的选择,比如,富士康苹果手机组装生产线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惠普在重庆设立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

  实际上,在意见出台之前一场争夺“外资内资”的招商战争已在中西部地区打响。刚刚从厦门招商归来的河南省通许县县委书记王子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得益于此次意见的颁发,我们这次招商进行得非常顺利,而且成果显著。签了4个项目,引进了约2亿元的资金。”

  “近年来,我们河南地区的投资环境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国家又向中西部地区提供政策扶持,加上原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很具吸引力。”王子全说。

  按照意见,金融政策方面,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土地政策方面,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

  此次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无疑将加速这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加速向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奔涌,但也有专家表示,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依靠资源生产的中西部地区而言,有诸多对生产要素的制度限制亟待破除。

  比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看来,税负偏重、物流成本高以及产业配套设施薄弱,正成为三个阻碍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因素。

  为此,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钢建议,可以考虑利用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抵消企业因向中西部转移而增加的运输成本。同时,考虑到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尚不健全,可先鼓励配套要求较低的产业往中西部转移。对于产业关联度较高、对配套产业要求较高的产业,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座谈会,协调各企业间的投资策略,尽量实现整体产业的跨区域转移。

  此外,吴玉鸣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引进的项目能否促进当地GDP的发展,而且要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环境本来就比较脆弱。各个地区在选项目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适合当地实情的项目。此外,还要防止对当地的企业形成冲击。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也认为,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盲目。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各地政府要明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的产业发展。在西移过程中,如何形成产业链的转移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产业转移不仅仅指的是一个产业或者一个企业,而是指整个产业链。

  意见中也强调,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能转移污染和落后,要坚持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严把产业准入门槛。

  不过魏后凯提醒,产业转移中,政府顶多也只能是起到引导作用,最终发挥决定作用的还是市场因素。产业西移也将给迁出地遗留下一系列的问题,如影响就业、减少政府税收等,如何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也是产业西移中要注意的问题。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