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阻挠欧盟经济复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内忧外患阻挠欧盟经济复苏

2010年09月21日 15:3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欧盟委员会近日将欧盟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大幅调高至1.8%,接近今年5月预测值的两倍。尽管欧盟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原先预期,但前景仍充满着不确定性。面对金融市场依然脆弱、私人消费反弹乏力和出口形势渐趋严峻这三大风险,欧盟经济可谓内忧外患并存。

  金融动荡风险犹存

  今年上半年,一场发端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冲击欧元区多国,导致欧洲金融市场再度陷入剧烈动荡。以今年5月为“分水岭”,得益于欧盟当月推出的近万亿欧元救助机制,欧洲债务危机走过了最糟糕的时刻。

  自5月以来,大部分欧盟国家的国债利差有所缩小,企业债券的利差也开始收窄,但都还远高于今年初欧债危机刚刚爆发时的水平。

  这表明投资者对于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虽有所减轻,但并没有显著消除,欧债危机还远没有画上句号,希腊和西班牙等国的债务问题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危及欧盟金融稳定的“毒瘤”。

  7月下旬,欧盟首次公布了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结果显示,在接受“体检”的91家欧洲银行中,仅7家未能过关,其余84家均可以经受住经济二次探底和主权债务危机升级的双重打击。这一结果本相当乐观,但一直遭到外界质疑,尤其是被认为低估了主权债务风险。

  经历了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轮番冲击,欧洲金融业元气大伤。日前全球股市暴跌,幕后原因就是欧洲银行业的健康再度引起担忧。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欧盟7月所作的银行压力测试低估了一些欧洲银行所持有的不良债权,这意味着欧洲银行业并没有压力测试所反映的那么健康。

  在经济预测报告中,欧盟委员会也承认,欧洲金融形势再度吃紧的可能性尚不能排除。

  银行面临融资考验

  欧盟委员会认为,随着欧债危机暂时得到缓解,市场担忧的焦点正从欧洲金融机构倒与不倒转移到融资难的问题上。当前,欧洲股市依然低迷,而欧洲金融机构即将迎来一轮融资高峰,能否顺利筹到钱将是一次严峻考验。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欧元区银行今年到期债务总额约为8770亿欧元,明、后两年分别为7710亿欧元和7140亿欧元,需要再融资偿还。与此同时,根据刚刚出炉的《巴塞尔协议Ⅲ》,欧洲银行未来几年还需要进一步充实资本,以满足更加严格的资本金比率要求。

  融资难不仅会影响到银行业的稳定,而且也会限制银行放贷的能力,波及实体经济部门。

  欧盟官方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欧洲金融机构向家庭发放的贷款增长缓慢,向非金融企业提供的贷款则持续下滑。欧洲中央银行的最新调查也显示,欧洲金融机构正在收紧向企业提供信贷,部分是担心欧债危机。

  如果欧洲银行业走不出困境,惜贷局面得不到缓解,那么将对欧洲实体经济产生较大冲击,因为欧洲企业向来严重依赖从银行融资。

  据欧洲央行估计,欧元区非金融企业70%的融资依靠银行贷款,而美国企业80%的融资是直接通过资本市场。

  内需外需两面夹击

  从内部来看,除了金融形势不容乐观,反弹乏力的私人消费则是欧盟经济当前的另一大隐忧。

  今年前两个季度,欧盟经济复苏主要靠出口拉动,而私人消费和投资则增长乏力甚至下降。

  身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是欧盟所有成员国中经济复苏势头最为强劲的一个,这更得归功于出口。根据德国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德国出口同比猛增了17.1%,其中对非欧盟国家的出口更是增长了26.2%。

  欧盟国家内需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失业率居高不下抑制了民众消费,另一方面也跟不少成员国推行财政紧缩计划有关。

  然而,内需不足,经济复苏过度依赖出口却给欧盟经济下半年的增长蒙上了阴影。鉴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今年下半年将会放缓,贸易增长也会随之减速,欧盟的出口形势会渐趋严峻,进而拖累经济增长。

  据欧盟委员会估计,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欧盟经济复苏势头会有所减弱,环比增速将由第二季度的1%下降为0.5%和0.3%。

  但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认为,虽然欧盟经济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有利和不利因素大体相当,欧盟经济并无二次探底之虞且复苏势头明显。(尚军)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