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 人均每年1500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 人均每年1500元

2010年09月27日 09:0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财政部官方网站昨天发布的一份文件称,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此前我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多数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尚未得到有效资助。只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曾一度安排部分彩票公益金用于普通高中助学。

    两成高中生或受益

  财政部和教育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其中表示,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

  财政部、教育部根据生源情况、平均生活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各省资助面。其中:东部地区为10%、中部地区为20%、西部地区为30%。各地可结合实际,在确定资助面时适当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000元至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

   将建学费减免等制度

  两部委还决定在普通高中建立学费减免等制度。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并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目前我国已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全部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建立健全了普通本科高校、高职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并免除了涉农专业和来自农村家庭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的学费。

    【政策之职校】

    中职生实习人人须参保

  学校不得向学生另行收取实习责任保险费用

  本报讯 新学期开始,大批职业学校学生将要到生产一线开展顶岗实习和教学实践活动。近日,教育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期间要做到人人参保(实习责任保险),应保尽保。

  据了解,每年约有800万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参加顶岗实习。

    校长系第一责任人

  教育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中职校学生实习的风险管理工作,各中职学校校长是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建立起基本覆盖城乡、贯穿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机制,成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教育部在通知中提出,各地各中职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工作,形成学生实习前有专门培训、实习中有过程管理、出险后及时赔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学生人人参保、应保尽保。

    费用可从学费中列支

  此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中职学校实习学生年龄低、实践工作经验少,并且多为异地实习。

  教育部、财政部以及保监会此前推出中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其经费可从职业学校学费中列支;免除学费的可从免学费补助资金中列支,不得向学生另行收费。推行中职学生实习责任险是为了“解决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政策之高校】

    高校助学金标准提高50%

    由平均每年2000元涨至3000元

  本报讯 昨天财政部新闻办发布公告说,财政部、教育部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上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将平均资助标准由每年每生2000元上调至3000元。提高幅度达到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原定比例分担。

  财政部新闻办称,这一调整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原则而确定的。

  财政部新闻办公告还表示,近日中央财政已下达专项资金13.18亿元。此项政策惠及430多万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需要。

  本组稿件/本报记者 郭少峰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