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盖茨邀富豪城堡夜宴 牛根生将赴宴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巴菲特盖茨邀富豪城堡夜宴 牛根生将赴宴 (2)

2010年09月28日 07:1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王健林认为,中国企业家整体而言还没有达到大规模捐助的时期,美国的企业发展200多年,中国的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仅30年的时间,企业的资金应该更多地用在扩大生产,做强企业方面,这样能惠及更多的人。

  - 专家观点

  从明天将要举行的“巴比晚宴”,到企业家陈光标的“裸捐”事件,中国慈善现状和发展成为近段时间的焦点。前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慈善事业研究中心就此组织了一次学术沙龙,会议中,学术界希望传达一种观点是,在“巴比晚宴”背后,更值得探讨的是中国的慈善现状。

  1 “巴比晚宴”带来了什么?

  北师大中国慈善事业研究中心主任汪大海指出,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引发了一场风暴,但是它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关注慈善,并没有给出中国企业如何将慈善战略化的答案。

  “不要过高地估计他们的慈善之行。中国的慈善事业肯定不会因为此次巴比活动就发生根本的变化。”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把慈善晚宴赋予中国慈善事业的里程碑”有点过高,其价值仅仅在于引发我国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强调对中国慈善能够带来历史性转折则是不切实际的。

  她认为,需要我们学习的是对私人财富的尊重和投资思考。慈善应该基于对私人产权的充分保护和尊重。

  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认为,对待国外的慈善“我们既不排斥,也不奉若神明。”他说,中国慈善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不是几个人和几个事件可以完全改变的。

  2 “裸捐”是最佳慈善模式?

  在盖茨、巴菲特美国式“裸捐”的感召下,陈光标高调向二人发出公开信,称自己要“裸捐”,爱国者总裁冯军随即同样以公开方式表示“裸捐”。

  对此,汪大海说,实际上,提倡“裸捐精神”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但传统文化中只有“倡导者“,却缺乏“实践者”。

  他认为,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裸捐”表明部分富豪的财富观已经发生改变,这是件好事。但他表示,不应仅盯着富人捐多少或者是否裸捐,而要跳出倡导美国富人捐50%以上财产或倡导中国富人捐多少财产甚至裸捐的“盖茨、巴菲特慈善思维”模式。

  汪大海特别提到要构建“慈善中国”的国家慈善战略,选择最有价值和效力最大化的企业战略慈善。慈善要讲究方法,开创本土化有特色的慈善模式。

  3 中国慈善事业走向何处? 

  中民慈善捐赠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说,2009年,全国公益慈善总规模接近1000亿,“目前的量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符合的”。其中,企业捐赠占58.45%。

  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认为,中国近年来慈善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以救灾捐赠为标志的慈善行动成绩斐然,但必须承认,中国慈善仍有诸多不足。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也表示,当前社会上对慈善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零散式、输血性的捐赠在中国较多,而造血性的捐赠欠缺。慈善机构的运行效率不高。所以,中国的慈善事业要走向国际化,一定要提升专业化的程度,转向战略、专业、造血型的慈善。

  “中国目前慈善事业还停留在熟人社会,更多靠血脉、血缘、地域。但是中国慈善要转向公民社会,慈善是一种力量,是推进我们从熟人社会转向到公民社会的一种力量。”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所长王丰斌认为,学术界希望传达出来的观点是,希望国家尽快对慈善立法,加快对相关配套法律的修改,能够促进公民社会的进步。慈善立法方向是“国退民进”。(记者 沈玮青 刘洋 李静 张家齐 林阿珍 )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