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投资“击鼓传花”进行时 风险渐升隐患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红酒投资“击鼓传花”进行时 风险渐升隐患多

2010年09月29日 14: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在的红酒买卖已经不能算作投资,而是一场游戏了。”上海红酒经销商唐先生说。

  唐先生2005年开始涉足红酒买卖,红酒价格上涨为他带来丰厚收益。以市场最追捧的1982年法国“拉菲”为例,2005年时一瓶的价格在9000元左右,如今已经涨到4万元,一些场合要卖到5万元甚至6万元,5年涨幅超过300%。

  中国人对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较为了解,所以“拉菲”价格飙升最为明显。1986年、1996年、2000年、2003年这些年份的“拉菲”价格一两年内就已经翻倍。2009年的“拉菲”期酒也借势上扬。3个月前,唐先生买进5箱2009年“拉菲”期酒,每瓶1.2万元,现在已经涨到1.5万元。

  临近节日,市场上红酒价格几乎天天刷新。就在这个9月,由于临近中秋、国庆双节,市场上所有拉菲品种每周都有3%-5%的涨幅。

  唐先生觉得,如同资本市场“讲故事”一样,投资红酒的一大好处就在于故事好讲。比如,名庄酒本身产量有限,喝一支少一支。随着时间流逝,剩下的酒越来越少,当然也只会越来越贵。“无论买家是投资还是消费,都会很乐于接受这个故事。”

  红酒的财富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这个中国人仍较为陌生的领域。在温州、东莞街头,走上三五步就会有一家红酒专卖店。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透露,有些老板把从传统行业、房地产、股市撤出的资金投资到葡萄酒上。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每年40%的红酒销售额来自中国买家。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一位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少人还没有掌握红酒的基本知识,就匆忙进入这一领域,助长了红酒投资的非理性。他在香港酒展上曾经遇到的一位投资客,对红酒根本不了解,但胆子很大,一开始就整箱整箱地买入。

  因为不了解,所以有些中国买家通常“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正是这一点造就了“拉菲神话”。在法国各大名庄中,与“拉菲”齐名的其他酒庄,酒价往往只有“拉菲”的一半。唐先生说,前几年还可以在海外其他国家找到有地区差价的“拉菲”,买回中国再出手。现在根本找不到了,好像全世界的拉菲都在中国。

  对于如此高价,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都表示,其中的泡沫不言自明,红酒投资正逐渐演化成一个击鼓传花式的游戏。

  但泡沫何时破灭,业内有不同看法。唐先生认为,上游酒庄控制着产量并通过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中国人礼尚往来的消费习惯也形成需求面上的支撑,短期内这个泡沫不会像普洱茶那样快速破裂。中粮酒业一位高管表示,实际上法国波尔多地区有上万个酒庄,如果终端消费理性了,转而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其他酒庄酒,那么“拉菲神话”的终结并不是不可预见的。

  在国内,购买渠道和退出机制的缺失也隐含风险。一方面,国内红酒市场价格比较混乱,同样一瓶酒很可能出现不同售价,同时还有假酒隐患。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投资、退出渠道畅通,有十分完善的葡萄酒投资服务机构,可以从挑选、储存和投资咨询等多方面为客户服务。如果投资者选择套现,可以选择经常性的拍卖会,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寻找买家。而国内缺乏类似机制,多是私下流转,即使市场上某款产品价格高企,但投资人急需资金时就会发现,红酒更多是个财富符号,很难顺利变现。 (黄淑慧)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