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董事长朱继民:钢铁行业的“百科全书”(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首钢董事长朱继民:钢铁行业的“百科全书”(2)

2010年09月29日 15:2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二是抓住企业的要害部位,切实地彻底改变面貌,提高产品质量。”朱继民说。为了提高质量,朱继民请了鞍钢、首钢的专家前来指导生产,还曾在客户和记者的见证下将3000多吨钢材重新回炉,并对社会承诺:在抓管理的同时接受舆论监督。

  另外,对水钢的历史欠账,朱继民经常主动道歉、“说软话”。例如,当时水钢与同在六盘水市的盘江矿务局关系很僵,原因是企业用煤欠的债务还不上。盘江矿务局还曾一度停了水钢的煤炭供应。朱继民在主动前去道歉的同时,也讲解了水钢的发展规划,最后把煤炭供应的事情也谈了下来。

  在朱继民的管理下,连续四年亏损的水钢,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计划三年完成的扭亏目标。

  1998年7月,水钢开始盈利;到1998年底,水钢的钢产量由年产40万吨跃升到75万吨;1999年之后,水钢的钢产量又一连越过了115万、130万和150万吨的大关。

  正当朱继民认为可以“功成身退”之时,他调任首钢。

  “今年底完成首钢搬迁”

  2002年,朱继民正式接任首钢董事长和总经理,成为首钢改革开放后的第四位掌门人。

  任命之前,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贾庆林曾找他谈话,让他接任首钢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开始的时候朱继民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压力太大,不想做首钢的末代皇帝。”

  当时首钢的情况也很微妙,产业发展规划得不到批准,前途很迷惘,钢产量维持在800万吨左右,在其他钢铁巨头发展的大势之下,首钢已经从全国第一的生产规模,落后到了全国第四,而且“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首钢搬迁”问题也还没解决。

  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为首钢搬迁日夜忙碌的日子里,朱继民曾经做过一个“打游击被反动派追杀”的梦。梦醒之后,他感慨首钢也需要突围,要转移阵地,而且要率先突围,否则就要坐以待毙了。

  2003年,朱继民在首钢党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了自己新的治厂理念:“冲破狭隘视野,首先要冲出首钢,走向全国,在此基础上走上世界”。这一治厂理念也为首钢大搬迁指明了指导方向。

  2005年2月,首钢搬迁调整方案得到国务院的批复,首钢计划用5年时间把钢铁冶炼项目从北京搬迁到位于河北省的曹妃甸。2005年6月30日,有着“功勋高炉”称号的首钢五号高炉开始停产,为了安抚工人们可能爆发出的激烈情绪,他还特意赶到现场。“全场只有沉默,没有骚动。”朱继民回忆。

  朱继民说:“首钢对于北京影响是巨大的,仅就业一项,首钢就吸纳了17万员工,并且不包括附加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就业容量。”搬迁之后,多出的人员如何安置?他坦言,“人的‘搬迁’成为首钢搬迁的最严峻考验。”

  对于人员安置,朱继民介绍有几种流向,即钢铁企业本身、首钢自身的非钢产业、围绕曹妃甸等新钢铁基地的服务行业以及首钢搬迁后原址上发展的创意产业和服务产业。

  转眼,5年搬迁时间已到,朱继民表示,首钢的搬迁已经进入尾声,将于今年底完成钢铁冶炼项目的迁移。

  首钢搬迁胜利在望,而朱继民的“铁人”生涯还在继续之中。(张璐晶)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