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引发慈善大讨论 中国该走怎样的慈善道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巴比"引发慈善大讨论 中国该走怎样的慈善道路

2010年09月29日 15:4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万众期待之下,“巴比”中国行的最重要目的——慈善晚宴,终于迎来正日子。从之前关于“劝捐还是布道”的大讨论,到今天“全球慈善还是中国国情”的热点分析,人们对于富豪们的慈善总是特别的关注。有人指出,中国的富豪并不缺乏慈善,但是他们难以确定自己捐的钱都干什么了,而现有的制度体系也不支持企业大举兴起慈善事业。因此有人提出,发展慈善的关键在于有促进全民慈善的制度体系建设。中国到底该走怎样的慈善道路?首先亟待解决的又是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连线中央台记者柴华。

  主持人:有人说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不了解中国,因此他们的慈善布道很可能因此而收效甚微,对于慈善来说,国界真的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记者:当然,慈善是没有国界的,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慈善理念能够打动全世界的人。但是,当这种理念走到现实中,富豪们会不会在如此高调的氛围里走进这个镁光灯聚焦的圈子,却是因人、因地而异。包括这次中国行,据媒体报道,一些中国富豪以各种理由婉拒了慈善晚宴,侧面都反映出有不同文化引发的不一样的担忧,这个和“巴比”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其实并不冲突。而且此前网上也有讨论说,中国的很多企业还处在启动和高速发展的初期,这和很多成熟的跨国企业很不相同,到底是大举慈善,还是投入生产来增加就业、产出,以是全社会获利,这样的平衡并不是“劝捐亦或是布道”可以得出结论的。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一句名言,这就是西方社会,通过工作追求财富是他们的教义。同时,西方社会的现代制度安排——高额的财产税和遗产税,严格的法律与舆论监督以及发达的慈善事业与专业运作的组织,也保证了社会财富观念的稳定与认同。

  而回到国内来看我们国家,其实在汶川地震之后,我国的慈善事业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民间慈善在这几年的不断壮大,我们还是在按照自己的节奏飞速发展。当然,“巴比”此来所创造出的慈善大讨论的氛围也是难能可贵的。

  主持人:那么中国到底该走怎样的慈善道路?首先亟待解决的又是哪些问题呢?

  记者:中国社科院学者杨团此前曾表示,现代慈善的主角是公民以及由公民自组织起来自治独立的各类社会组织,其实质是民间社会自发从事的公益事业。在中国,目前有大量民间组织以“草根”姿态示人,无法获得免税资格,更有随时被“取缔”的风险。不少组织在成长初期,缺乏专业人才与知识,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透明度与公信力都有待进一步培养等等,这些都是问题。

  对于我们现在在慈善事业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先生,我们可以来听听他怎么说:

  王振耀:当务之急,特别是要有一些新的制度要建立,一个现实放在这,很明显的两个案例,一个就是陈发树的83亿,一个就是曹德旺的40多亿,下一步有些政策要调整。另外是大家都在反映的,主管单位和简便程序的问题,我们是不是给一定非公募的基金会或者是大家要做爱心,注册一些社区类的慈善组织,能不能在程序、细节上更简化一些,但是这需要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现在气氛不错,我觉得应该好好利用这一段政府和民间积极的互动,这样一种框架,我觉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希望就在现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