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软硬”通吃 科技业上演并购大戏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IBM“软硬”通吃 科技业上演并购大戏

2010年10月12日 09:0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全美科技及互联网企业并购金额已达519亿美元

  □本报记者 杨博

  美国科技业巨头们近期似乎在集体酝酿一场并购风暴,先是传闻微软有意收购Adobe,刺激后者股价一日间大涨17%,而后坊间又称雅虎可能收购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以期在团购市场上分一杯羹,上周IBM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为这家公司的并购策略奏效添上了最佳注解。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美国科技业并购交易额已经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眼下热衷于通过收购快速成为“软硬兼吃”的计算机、软件和网络设备产品的一站式供应商,以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预计科技公司合并和收购活动在今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巨头纷纷出手

  在今年的科技业并购潮中,包括IBM、惠普、甲骨文等在内的行业巨头扮演了重要角色。仅在9月,IBM就宣布或完成了对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公司OpenPages、商业分析应用开发商Netezza、以及刀锋网络技术公司等多宗收购,此前5月,IBM还斥资14亿美元完成了对AT&T旗下商务软件整合服务提供商标准商贸公司的收购。

  多宗收购消息刺激下,IBM股价在10月7日一举创出公司上市95年以来的新高,当天报收于每股138.72美元。分析人士认为,股价上涨显示出投资者对IBM收购扩张策略的支持。自现任首席执行官彭明盛2002年就任以来,IBM一直奉行收购扩张策略,八年来累计斥资200多亿美元完成了100多宗收购。彭明盛今年5月曾表示,到2015年之前,他计划再斥资200亿美元用于收购。

  IBM并不是惟一一家大肆进行收购的科技巨头,其竞争对手惠普和甲骨文也一直活跃于并购市场。单在今年,惠普便已斥资50亿美元进行收购。9月,惠普为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技术,以23.5亿美元出价收购处于亏损状态的存储厂商3Par公司,这一报价几乎是后者过去一年收入的10倍。无独有偶,今年8月,英特尔已经同意支付76.8亿美元,以收购安全软件的第二大开发商McAfee公司,溢价高达60%。业内人士称,高溢价正反映了大型科技公司迫切希望利用收购来推动增长。

  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在过去五年内几乎收购了近70家公司。今年迄今为止,甲骨文已完成8笔并购交易,其中包括斥资74亿美元收购Sun微系统,这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入计算机硬件领域。

  日前还有消息称微软CEO鲍尔默与Adobe公司CEO纳拉延秘密碰头,内容可能涉及对后者的收购,一旦成行,该笔交易额可能达到150亿-170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双方发言人均对此传言未予以表态。此外雅虎也盯上了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但外界对这宗可能的交易并不看好,认为雅虎可能需要为收购支付20亿-30亿美元,或将面临负债局面。

  IBM“软硬”通吃

  分析人士认为,美大型科技企业不再满足于定位某个细分市场,而是希望通过收购迅速拓展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BMO资本市场分析师基斯·巴赫曼表示“大公司都意识到,现在发展更为困难,因此当他们找到有趣的技术时,就愿意收购。”

  IBM即是此间典范。在彭明盛的带领下,IBM从以往的硬件彻底转型至服务暨软件领域,可谓“软硬”通吃的“通吃伯”,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服务供货商。

  IBM软件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迈克·罗宾日前表示,由于IBM看到现有IT和服务产品线已经完成,公司将寻求在新市场获得发展,未来将继续围绕着中间件和商业分析产品展开收购。“IBM的并购频率和步伐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改变”,他说。

  据相关媒体披露的数据,今年以来美国国内科技及互联网公司的并购金额已达51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418亿美元的交易额相比大幅增长了24%。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研究公司Pund–IT首席分析师查尔斯表示,数据存储、软件和安全领域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将是大型科技公司的潜在收购目标。巴克莱投资银行负责科技公司并购活动分析的拉伊科维奇表示,大量的高科技龙头企业正在重新定位自己,科技企业并购活动将在今年继续保持非常强劲的势头。

  业内人士称,美联储近乎零利率的低借贷成本催生了这场科技业的并购盛宴,而近期计算机行业股票暴跌,也无疑使大型科技公司的收购更为实惠。此外,这些企业目前持有的现金量巨大,为收购活动提供支持,据悉,目前惠普、甲骨文、IBM、思科和戴尔等科技巨头持有的现金流总量超过1000亿美元,上述公司也都已表示其收购步伐不会停止。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