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市场失灵,谁之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VC市场失灵,谁之过?

2010年10月12日 10: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内某创投机构,在向国内LP(有限合伙人)做基金募集路演宣讲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段经历。合伙人向LP介绍了拟募集基金的主要运作模式,即是将LP的钱进行管理并代为投资,投资取得的收益以一定的比例分成。刚说到这里,台下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场。

  随后,上述合伙人向LP表示,基金募集完成后将成立GP(一般合伙人)管理公司,该管理公司每年的开销将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基金总额中提取,听完这一段,台下又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开。

  合伙人继续向台下阐述,该基金的存续期限是7~9年,并将主要投资于中早期项目,留下者中终于有人忍不住问道:“7年太长了,顶多3年可以接受,而且那么长时间如果最后不盈利怎么办?”合伙人对此坦言,这就要看市场表现了。此言一出,会场内已找不到一名LP。

  “这年头资金充裕,有赚快钱的机会,谁还愿意做VC,投个5~7年才能看到结果。”某外资创投一内部人士向记者直言。于是,争抢上市资源,PE开到20倍以上在业内成为了家常便饭。当人人都只想锦上添花时,谁还会记得去雪中送炭。

  投资泡沫化

  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邓天佐在上周召开的2010上海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高层研讨会上指出,根据国内外经验,从研发创意的取得到实现成果转化再到最后形成一个产业,这一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比例为1∶10∶100。“如果将1元作为投入研发环节,就要拿出10元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并需要100元才能把科技成果形成一个产业。”

  “在中国,盈利的资金并不缺乏,大量的资金集中在投后端,客观上造成了后端投资行为的扭曲,助长了投资泡沫的风险。”邓天佐强调。

  其实如今的结果是VC们始料不及的,奔着弥补市场缺口而去的VC在此前并不在少数,在闯不进社会资金这道大门时,他们希望能寻找到另一扇窗。自从去年创业板开通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加大引导基金的热情高涨,这也让VC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原本VC指望通过将各地聚集的资金有效地引导到成果转化中间环节弥补市场自身不足的愿望并未达成,相反却因为背后的种种利益矛盾充斥,无形中加重了VC失灵的程度。

  VC泛PE化

  国内一家VC机构就碰到了诸如此类的烦心事,某政府引导基金不懂得怎么投资,只是把基金分给了隶属于政府的两家国企管理,并放言想要寻求子基金合作的VC可以直接找两家国企。于是,上述VC机构找到了其中一家国企,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谈判。

  据其内部人士回忆,谈判时,以LP角色出场的国企老总列下了不少的合作条款:包括要GP承诺保底收益率,如果基金最后亏损,需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投资的某家企业2年后成长性良好,LP可以无条件回购GP的股份等。该老总认为自己既然是国有企业,就有为国家赚取利润的义务。

  “VC本身投资风险大,收益不均匀,需要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化来化解一定的风险,原本希望攀上政府这棵大树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但政府如此‘苛刻’的条件只会把VC逼上绝路。”上述内部人士表示,“VC基金的泛PE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得不到社会资金以及政府资金对其投资的认可。”

  屡次挫败的VC们,不得以顺势而为地调整了投资策略,缩短投资周期、放宽LP的职权、无条件地做出一些承诺,只为能吸引到最终出钱的主。如今VC们面对LP们的利益至上、创业家们的浮夸急躁、PE们的急功近利,还有政府的盈利梦,剩余的他们还能坚守多久?李静颖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