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形势复杂 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形势复杂 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2010年10月13日 16: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日本完成博士学位并工作六年之后,蔡茂林决定不再流连于国外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于四年前接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邀请回国任教。“选择回国,正是因为看好国内的发展空间。”蔡茂林说。

  从事气动节能研究的他在一年前创办了北京爱社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一些正被巨大能耗困扰的中国企业设计实施整体节能方案。

  “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巨大的潜力正等待开发。尤其是在节能环保领域,今后的增长将会是爆炸性的。”蔡茂林告诉记者。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紧锣密鼓。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北京的经济学家们对此保持乐观情绪。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已经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将焕发出内生活力,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甚至是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世界经济难以迅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的外需依然低迷,而中国现行发展方式的体制性缺陷和结构性瓶颈进一步凸现。

  “我们不能再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此前曾经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十二五”会更加在“好”字上下功夫,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不需要较快增长,也不意味着没有较快增长的空间和条件。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空间就在城镇化的推动。”张立群分析说,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已经超过60%,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46.6%。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使农民变成市民,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需空间。

  据发展改革委预计和测算,“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将新增1000多万城镇人口。若达到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每年可带动消费需求增加1000亿元以上。近年来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期间可以带动数以万亿元计的固定资产投资。

  长期以来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巨大活力的改革任务仍未完成,进入攻坚阶段的改革将继续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虽然改革攻坚难度很大,但是必须下决心向前推进。

  “收入分配领域和垄断行业的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都能为‘十二五’经济发展释放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好的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指出,要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通过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通过行政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和居民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十一五”期间制定并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人才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为“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夯实科技和人力资源支撑。

  专家们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有各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中国经济的增速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必须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的动力,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新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经济必须抢占新的“制高点”。

  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初,中国就作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今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明确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加快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刘树成认为,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线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间中国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可把握在8%至10%,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中线可把握在9%。(记者 刘铮 刘劼 林晖)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