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市场乱象丛生 利益驱动处罚乏力助银行违规(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银保市场乱象丛生 利益驱动处罚乏力助银行违规(2)

2010年10月18日 09:1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银行不择手段地卖保险,引发了客户大量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银保产品的销售误导已占到保险违规投诉的八成以上,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为规范银行保险销售出台了很多办法。比如,要求在理财专柜销售、银行保险专员资质认证、让客户亲笔抄录38字风险提示以确保送达、犹豫期内100%电话回访等等。但实际上很多银行卖保险,都是打着“储蓄”的旗号通过储蓄业务窗口办理的,既没有全面介绍保险产品,也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

  今年4月,保、银监管部门在联合大检查中发现,一些保险合同完全是银行人员自己代抄、代签名的,说明客户有可能在并不了解产品性质的情况下“被保险”,把保单当存单。此外,许多银行窗口收单后,为独占客户资源,转给保险公司资料时故意遗漏客户联系电话、地址等,使保险公司没办法进行客户回访,造成已过犹豫期不能退保的事实。

  一旦发生纠纷赔偿,往往是保险公司“埋单”,这也助长了银行的违规气焰。目前银行代理渠道在人身险业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占保费收入的50%以上。保险公司都在争夺渠道资源,不愿得罪银行。

  由于营销过程口说无凭,监管部门难以掌握银行方蒙骗、误导客户的实证。就算发现问题,保险监管部门也无法越权查处银行。发给银行的“兼业代理证”不是“一点一证”而是按分行发放,一个网点违规就得吊销整个分行的代理资质,某些大银行倚仗网点强势,使保险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难以落实、不了了之。

  银行卖保险要卖到明处

  ——如果银保渠道老是管不好,还不如停掉

  “如果银保渠道老是管不好,还不如停掉。”采访中,很多人向记者这样呼吁。他们认为,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利用公众的信任,恶意欺瞒、强买强卖,不仅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降低了自身的公信力,同时令保险公司声誉受损。专家表示,中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观念尚未普及到位,如果不能遏止银行售卖保险的欺诈行为,必然阻滞保险观念深入人心,长远看,维持这一渠道得不偿失。

  “你光明磊落地卖保险,我不一定不买。”曾在银行被骗买保险的刘女士认为,其实老百姓也需要保险保障,一些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也不错,关键是银行要卖到明处。她建议银行网点单独开辟卖保险的窗口,“不能和存储业务、理财业务混为一谈。分红、收益多少那都是后话,首先你得让我知道我买的是什么。”她说。

  南开大学保险系主任朱铭来认为,现阶段遏制“存单变保单”,还需切实加强银保协同监管。“要完善政策制度,避免监管真空。处罚必须得狠,确保现有的投保提示、风险测评、客户回访、信息披露等政策得到切实执行。无论银保哪一方出错,要以百姓利益为先,不留情面。”朱铭来说。

  商敬国透露,保监会正在考虑限制单一银行网点代理保险公司的数量,并逐步过渡到网点代理“一对一”的模式。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也开始试水银保一体的混业经营。“保险、银行都属于同一品牌,一损俱损,对客户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保监会近期还将推广“首问负责制”——客户进门后最先找到谁,谁就要管到底,出现问题后银保双方不能相互推诿。

  本报记者 曲哲涵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