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过的茶叶被晒干翻新 卖到饭店充当免费茶(图)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泡过的茶叶被晒干翻新 卖到饭店充当免费茶(图) (2)

2010年10月20日 11:11 来源:城市信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图:沂南县苏村镇晾晒茶叶的地方(特殊拍摄)。中图:拉废茶叶的车在合肥路上兜圈。下图:记者上临沂茶叶批发市场调查。 图片来源:城市信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院子里,记者跟这个男子聊了起来。记者表示自己是外地的一个客户,因为原来的老板出了点事,所以代替他来这里联系一下茶叶的生意。男子听后,戒心渐渐消去。

  通过攀谈,记者得知这位男子来自临沂,姓徐,给这个老板干活的时间不长,也就是半年多。当问到院子里的这些茶叶运到哪里时,男子先是表示不知道,后来又说主要是省外,也有一些是临沂等地。

  记者得知运往临沂之后,马上假装有点吃惊,对徐先生说,自己老板就是临沂的,这样算来,大家是半个老乡。“那个客户在临沂什么地方?怎么能联系上?我很想跟临沂那边的客户认识一下。”

  徐先生听后,便干脆地说临沂沂水李庄村附近。“不过具体在哪,我只是听临沂的一个司机说的,自己没有去过,所以也不是很清楚。”

  之后,记者又跟这位徐先生聊了十多分钟。记者得知,院子里的货很有可能在晚上就会运走。大约在快9点的时候,徐先生突然说,“这个点了老板还没有回来,你就别等了,明天再来吧。”

  记者答应后,只好离开了。不过既然这位徐先生说今天晚上就有可能出货,记者便决定深夜在这个仓库附近蹲守,而在10点多的时候,果然来了一辆大货车……

  C 大货车深夜来拉货,出门要转好几个圈

  在晚上10点多的时候,一辆挂有安徽牌照的大货车出现在记者的视野中 。这辆货车的车厢都盖着墨绿色的帆布。货车先是在路口停了一会,司机下了车,在路边抽了一根烟,之后他又拿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

  男子电话通完之后,把还没有吸完的烟扔在地上,又上了车,直接将车开到了那个院子里。

  记者跟了过去。这个院子的院墙比较矮,记者踩上一块砖,在院子昏黄的灯光下,迷迷糊糊可以看到院子里发生的事。平房里走出三个人,除了徐先生之外,还有两个人。而大货车上除了司机之外,还下来一个人。

  这几个人在院子说了一会话后,便开始将院子里的茶叶装到车厢里面。其中一个男子拿着手电筒,不时地往四周照一下。

  一个小时左右,货车驶出了院子进入了九水路。看到货车渐渐远去,记者马上启动车辆,跟了上去。然而,让记者意外的是,这辆大货车走走停停。每过一个路口,便减速,让后面车辆超过自己。记者多次超过货车,又掉头回来再跟货车。

  不知道是货车司机发现了记者的车,还是他们自己有特定的路线,货车在李沧的几条路上转来转去,走到路口,甚至会掉头往回行驶。而发现一条小路,便飞快地拐进去。记者跟踪了大约20多分钟,终于跟丢了。

  其实,在记者前几天跟踪其他货车的时候,也遇到类似的情况。许多货车出了仓库之后,似乎没有马上离开青岛的意思,而在岛城拥堵的马路上闲逛。

  其中让记者印象最深的也是一辆挂着安徽牌子的货车,货车上一男一女,女子怀中还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看样子是一家三口。但是让记者吃惊的是,在跟踪中 ,这一家三口竟然在合肥路来来回回走了三趟,最终甩掉了记者的跟踪,让记者颇为郁闷……

  ◎探访第七天

  记者奔赴临沂寻访翻新茶

  6天来的调查,记者得知了其中的一些内幕,就是这些将茶叶回收、晾晒、存放的人,仅仅只是最初几道工序的完成者。

  在和徐先生的对话中,他曾透露,在临沂的某个地方,有人正利用着这些废茶叶,做着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勾当。

  10月15日上午,记者踏上了赶往临沂的路……

  沂水县李庄村 徐先生说的加工点,已不存在

  六天来的蹲守,记者在3个“仓库”不止一次看到,那些悬挂着外地车牌的物流车前来运货,在和几位工人的对话中,他们也曾表示,这些晾晒好的茶叶最终都会发往外地,青岛地区目前还没人收购。

  对于这些废茶叶最终的用途,干活的工人也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亲眼见过,所以他们大多都不敢肯定,但在徐先生讲述的时候,他却很确定,因为其中一个前来运货的司机,和他正是临沂老乡。

  在和老乡的对话中,徐先生知道了这些茶叶运往临沂以后的用途。在得知内幕的一刻,徐先生就下定了决心,“以后去饭店吃饭时,再也不喝免费的茶叶了,因为那很有可能就是用泡过的茶叶翻新的。”

  10月15日中午,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以后,记者赶到了临沂市沂水县。这里,距离徐先生所透露的废茶叶翻新点,还有大约15公里左右的路程。

  在沂水县稍作休整以后,记者驾车由沂水县鑫华路拐上227省道,并沿路往南行驶。半个小时以后,记者赶到了李庄村路段,徐先生所说的加工点也正是在此。

  进入李庄村后,记者拿着前些天蹲守时采集到的废茶叶,向几位年长的居民打探,他们表示并不知道附近有工厂加工此类物品的。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