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中国工业借危机尝试转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回眸“十一五”:中国工业借危机尝试转型

2010年10月20日 17: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中国工业借危机尝试转型

  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

  应对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国工业成功走出微笑曲线。由2008年6月的增长16%,跌至2009年1月至2月的最低谷3.8%后筑底回升,同年7月,增速已回升至10.7%。 2010年,工业增速预计可达13%,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无虞。

  占GDP规模40%的工业,奠定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基础。出口退税、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优惠、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揽子政策给工业注入强心剂。

  回眸危机初来时的艰难时刻,这一复苏来得并不容易。彼时,大部分行业利润骤降,出口骤减,失业骤增,人们不知曙光何时来临。

  痛定思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发展路径已走到尽头。面对全球产业的重新布局,中国高层审慎布局,借危机阵痛,谋划中国新的产业图谱。

  就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公告的同一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框架出台。中国将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以求谋求产业链制高点。

  “十一五”期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轻工生产大国。手机、微型计算机、彩电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需求不振、汇率压力、民工荒、人力成本提高的挤压下,珠三角的商人们对衬衣、玩具、打火机不再那么依赖,温州的商人已把资本投向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风能等政策支持领域。

  据信,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将在不久后出台。此间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

  工业的基础——装备制造业也为此提供依据。“十一五”期间,中国重点发展16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逐步建立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的格局,装备工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神舟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工程将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至新的高度,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航天服装、航天食品等行业受益,仅神舟七号即可带动千亿经济规模。

  5年间,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条不紊。有别于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进行。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一五”期间跨越提升。

  2008年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融合了原来的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以及国防科工委、发改委的相关部门,“两化融合”的意图凸显。

  在金融、医疗、电力、教育等领域,中国迎来IT投入高峰。铁路行业2009年至2010年13000亿的投资中,信息化投资占到2%-3%,金额近300亿元。

  “加法”的同时,“减法”同步进行。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产能过剩严重。“十一五”前4年,中国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11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1640万吨。为淘汰落后,环保、能耗、土地等准入条件被严格执行,此外还配合贷款、政绩考核等手段。

  “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部门已尽可能为经济转型做好铺垫。但一切才刚刚开始。周一发布的五中全会公告释放出的信号显示,一场产业结构的变革即将展开。(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