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释疑:统计数据咋与市民感受“掐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释疑:统计数据咋与市民感受“掐架”

2010年10月22日 14:33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9月份 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575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334元 ,同比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这些统计数据是咋算出来的?为啥与实际感觉到的不一样?”对于统计数据的计算和真实性,成为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市统计局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他们分别就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这两项与普通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进行了详释。

  400个家庭账本要“交公”

  21日,记者带着市民的疑惑,采访了市统计局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住户调查处的于处长告诉记者,岛城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对市区400户居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得来的。“我们每三年进行一次几千户居民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对这些居民户中家庭及其成员某一时期的收入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出每一户的人均收入水平,再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进行排队,形成了一个大的样本框。在这大本框中我们再抽选出400户的经常性调查样本常年进行记账调查。”于处长告诉记者 ,这400户家家都有一个账本,记录了每月的所有收入。“无论是工资、还是存款利息、炒股所得,还是退休金、低保金等转移性收入,只要是合法所得,一分钱都需要记录。”于处长介绍说,统计部门再将每户的收入减去税金、医保、社保等,得出的数额再除以家庭人口总数,得出的数据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并不是只有工资

  “这400户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都会轮换其中的三分之一。”于处长介绍说,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抽样,由于遵循了随机原则,使抽选出的调查户在市区分布比较均匀,代表性较高。被抽中的调查户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其家庭的收支情况记流水账,调查员还要定期到调查户家中进行访户,审核记账情况和辅导记账,以确保调查户记账的真实和符合要求。

  为何有的市民会感到自己的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很远?于处长解释说,统计数据反映的是居民收入的总体状况和平均水平,而总体变化不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每个个体身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有的市民一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就首先想到工资,忽略了像炒股、存款利息、租房子得来的房租等其他收入。”

  两原因影响市民判断

  为啥有的市民感觉物价的上涨或是下跌的幅度与统计数据不一致?消价处的赵处长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总起来说,有两个原因最关键。“一般说来,消费者往往喜欢用较小范围的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来与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指数比较,这样很可能出现差异。个人承重能力的差异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收入和消费水平越高,消费面越宽,对价格上涨的承受力越大。反之,收入和消费水平低,消费面窄,对价格上涨的承受力也就弱些。”赵处长说。( 李兵)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