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价:炒作大于需求 美元贬值是根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大宗商品涨价:炒作大于需求 美元贬值是根源

2010年10月25日 08:42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份以来,不少大宗商品价格在连续上涨之后创出历史新高,一波波的涨价潮令投资者瞠目结舌。就在我国央行上周二宣布加息后,大宗商品价格依旧保持强劲上涨趋势。业内人士分析,美元贬值、流动性泛滥和通胀预期导致的投机力量已经占据了市场上风。

  美元贬值是根本原因

  本次大宗商品的持续涨价,与美元指数从88.71点下跌至76.14点同步进行。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国际市场上商品用美元标价,例如1100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如果美元出现下跌,那么这个等式就变得左轻右重,必须增加左边的筹码,变成1300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才能重新等量。正是在这样的重写等式引导下,几乎所有商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今年上半年,欧元、英镑等货币受到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大幅下跌,绝大多数的人都把眼光聚焦在欧洲问题上,美国则趁机不断增加货币投放:7月份,奥巴马签署总额近340亿美元的延长失业救助法案,为长期失业者提供联邦救助。8月份,美国一项总额260亿美元的法案,旨在帮助各州政府缓解财政紧张,挽救约30万个公共部门岗位。9月份,美国政府推出了高达3500亿美元的二次刺激计划。9月22日,美联储利率政策会议宣布维持0-0.25%的历史极低基准利率不变,并表示还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维持该利率水平。

  西部期货研究员孙侃指出,这些措施显示出美国政府正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注入美元,这也是包括商品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大幅上涨的直接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证券分析人士称,如果美国再次实行定量宽松政策,这不仅会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而且还将引发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9月会议纪要显示,大部分委员认为,该行应进一步推出货币刺激政策。而日本央行在意外降息之后,又暗示若经济和金融形势恶化,日本央行或用金融资产收购基金来购买政府与企业债券等。“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预期增强。”上述人士指出。

  国际游资涌入烧热大宗商品

  金融危机虽已渐渐远去,但是全球经济并没有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美国宣布有可能重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市场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出现了全面上涨。

  当前大宗商品所处的阶段,是以流动性过剩为背景,资金涌入商品市场进行炒作的结果。“美国二次经济刺激计划,大肆印刷美元,导致全球货币贬值,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率高企,资金借助基本面良好的大宗商品进行保值避险。”孙侃认为。

  追踪全球基金资金流向机构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内的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已吸纳近6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全球贵金属和大宗商品基金的资金也增加了约190亿美元。与此同时,流出美国股票基金的资金则高达500亿美元。

  仅在9月30日-10月6日,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规模就高达60亿美元,创下33个月高位。EPFR Global表示,在该时间区间,新兴市场股票及债券基金受惠最大,而大宗商品基金则紧追其后。

  首创期货分析师李青认为,伴随着美元指数连创新低,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然箭在弦上,大量资金闻风而动,涌入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全球流动性空前宽裕推高了商品期、现货价格。

  通胀预期助推大宗商品牛市

  与全球流动性泛滥一同到来的还有通胀预期的陡然升温。某期货研究所分析人士称,欧美国家的二次刺激计划将直接推高全球通胀率,尤其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全面通胀时期已经来临。

  自今年7月底至10月中旬,短短两个多月,国际金价就从1180美元/盎司一路飙升至1386美元/盎司,国内金价接近300元/克。京城各大商场黄金柜台生意火爆,据媒体报道,有老年投资者到菜百公司不问价格要求买入1200克投资金条。一时间,黄金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紧俏商品。

  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通胀预期导致,而黄金也是老百姓最容易参与投资的大宗商品。归根结底,还是大宗商品牛市烧热了国内黄金。

  事实上,不论是铜、铝、锌、锡等贱金属,还是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甚至于棉花、白糖等农产品都出现了超级牛市,棉花、白糖纷纷创出上市新高,连往日不太受大资金关注的谷物类作物都出现罕见的涨停行情。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