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农产品涨价可用“有形之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应对农产品涨价可用“有形之手”

2010年10月25日 17:14 来源:中国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以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进口大豆的均价自今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三个月上涨,这导致金龙鱼、鲁花、长寿花等食用油品牌全面上调旗下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产品的价格,部分产品涨幅达10%左右(《第一财经日报》10月17日)。

  前几天,发改委专家向社会传达中国必须要经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论调时,舆论和普通老百姓还有些不服气。现在,专家的预言终于应验了。10月15日,全国各大超市收到了来自中国糖业烟酒公司的调价通知,各种规格的食糖价格全面上调了13%。这是继“豆你玩”、“蒜你狠”等农产品价格高涨现象之后,迎来的“糖高宗”(网友戏称)。

  “糖高宗”还未站稳,食用油全面大幅度涨价又纷至沓来。尽管现在国家为舒缓食用油价格过度上涨,已向市场紧急投放了30万吨国储食用油,从短期效果来看,能抑制价格过快上升,但是,从长期来讲,并不能破解价格上涨的走势。

  除了食糖和食用油外,普通老百姓手中的菜篮子也变得日益沉重起来。尤其是蔬菜价格涨幅最大,持续高价位。如果走进菜市场,无论是鸡蛋,还是西红柿等的价格,一路攀升,就连最便宜的大白菜,由于受到韩国“泡菜”危机的影响,有些地方也卖出了肉价。猪肉、牛羊肉等肉类产品价格也一路见涨。

  经济学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印证了这一点。特别是今年进入5月以来,CPI直线上升,屡创新高。CPI第一次超过3%的高点是5月创出同比增长3.1%的高位。6月份回落到2.9%。7月同比再次创出新高,达到了3.3%;8月又突破了7月0.2个百分点,创出新的高位3.5%,高出政府全年控制目标3%的0.5个百分点。

  面对国内CPI高于国际公认3%的通胀警戒线,弱势民众已备感生活的压力,国家有必要站在民生的立场,进行临时价格干预,用“有形之手”来管理农副食品的纷繁涨价,尽快让不符合居民收入水平的物价转入正常轨道。

  实际上,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已成为国际上应对价格不理性上涨通用的惯例。无论是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新兴的韩国、新加坡等市场经济国家,都出台和实施过临时价格干预公共政策。譬如,日本政府在1973年石油价格暴涨时期曾对钢材、盐、酱油等59种商品的提价实行事前申报制度,对特大百货商店的价格实行限制。还有,法国1986年12月1日颁布的关于价格自由和竞争的法令中规定,在出现特别状态、公共灾害或某个领域市场明显不正常状况等情况时,政府有权决定采取临时性措施,限制价格的过度上涨;新加坡有专门的《物价控制法》,规定其价格主管机关可以通过在公报上发布命令的方式规定某商品或服务的最高价。此外,欧盟2005年也对食糖实施价格干预,并且一直对食糖采用生产配额管理。

  更为重要的是,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政策也符合我国现有法律。《价格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显然,实施临时价格干预,不仅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还有既有法律作为保障。(吴睿鸫)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