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商战揭出网络公关黑幕:被滥用的发言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奶业商战揭出网络公关黑幕:被滥用的发言权

2010年10月27日 10:2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轰动社会的“蒙牛”事件,让广大网民对一个行业有了更广泛的认知:网络公关。一时间,这一名词似乎成为舆论共愤的焦点,网络公关行业似乎成了一小撮“坏分子”盘踞的领域,而实际上,网络公关亦有黑白之分,而黑色网络公关(如网络造谣攻击)、灰色网络公关(如网络删贴)作为行业之所以能在近年来迅速兴起,是有其发展的深层土壤的,到底是哪些因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其中产业链又是怎样的?

  律师:

  应加大赔偿金额提升犯罪成本

  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行业划分,“网络公关”从产品概念可以分为资讯/告知类产品(网络新闻、网络专访、网络专题),活动/体验类产品(线上活动、口碑营销、社区营销),监测/预警类产品(舆情监测、危机处理、评论维护)以及维护/优化类产品(网站优化、搜索引擎优化、流量推广)。

  而根据该行业数据显示,网络公关业务已成为当前公共关系服务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占中国公关市场业务比重达6.3%,约8.8亿元。

  但在“蒙牛事件”中,可以看到,几乎多种网络公关手段都被滥用与扭曲,根据警方调查的结果,蒙牛方面采用的网络攻击手段包括:寻找网络写手撰写攻击帖子,并在近百个论坛上发帖炒作,煽动网民情绪;联系点击量较高的个人博客博主撰写文章发表博客;以儿童家长、孕妇等身份拟定问答稿件,“控诉”伊利乳业公司,并发动大量网络新闻及草根博客进行转载和评述,总计涉及费用约28万元。

  “如果证据充分,该案件涉嫌的罪名可能包括不正当竞争与名誉权两方面。”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对本报记者如是说,但是在他看来,内地法律条文中对“名誉权”赔偿中的“十偿九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匿名诽谤降低了犯罪成本。

  “如果涉及到个人隐私,赔个几千元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涉及到商业信誉,当然赔偿金额要更高一些,但是对企业因为产品名誉受损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用以维权的商业费用,法院也往往认定企业主张数额的极少一部分。”

  此外,游云庭告诉记者,即便是网络公关删帖,因为往往涉及到钱财往来,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算法律“灰色地带”,而可能构成商业贿赂罪。

  网络公关实现线上“一条龙”

  打开谷歌的搜索引擎,输入“网络删帖”一词,可以看到专业“删帖公司,删后付款”的商业推广,很多时候,企业与网络公关公司甚至可以不用线下的见面,而实现网络公关的“一条龙”服务。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对方,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沟通“策划案”,而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输入“水军”一词,也可以找到“专业水军”,从发帖、到顶帖各有不同的价码——很多水军都有在论坛的大量非实名注册用户,即“马甲”,而便于灌水操作。

  据了解,目前网络上删帖的行价900至3000元不等,而很多水军都可以依托第三方支付工具实现“先验货、后付钱”的操作,并承诺数量上“多退少补”。

  但就像很多公关界人士说的,“网络公关”自身是一种手段和工具,黑白还是灰色定性,都是在于具体操作人的出发点和意图,比如有的“水军”就明确表示,“不做违反道德业务”。

  采访中,就有业内人士表示,“网络‘推手’是网络公关的一种形式,此外,比如公司产品的负面新闻出现后,水军可以发布大量正面‘帖’转移公众视线,就像米缸里米少,有坏的就比较明显。”

  有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很多企业今年花在网络公关上的费用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公关方式。”随着网络作为新型传媒体平台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也把互联网作为品牌宣传的重要平台。而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又让网络公关行业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采写:南都记者 林默默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