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绿金奖评选揭晓 青岛啤酒荣膺大奖(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首届中国绿金奖评选揭晓 青岛啤酒荣膺大奖(图)

2010年10月28日 1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总部部长卢绪军在领奖现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日前,2010首届中国企业绿金年会暨中国绿金奖颁奖礼在北京举行。青岛啤酒、联想集团、联合利华等6家企业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10中国绿金奖”,安利、伊利等近十家企业获得了绿金实践奖、绿金环境奖、社会奖、创新奖等荣誉。

    该年会由搜狐网和科尔尼咨询公司倾力打造,以“引领绿金时代”,以推动商业战略、人文价值和生态文明协调为主旨,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和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夫妇、全球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等与最具变革力的企业领袖、学界权威专家、NGO组织领导者以及百余位企业、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从理念、政策、企业经营及战略层面就如何实现绿色经济进行探讨,增强了社会对企业品牌的深刻认知,实现了先进环保技术、绿色营销案例和经验的交流分享。

  历时近3个月的中国绿金奖企业评选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06家企业得到网民的提名,30余万网民为他们心目中的“绿金”企业投票。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组委会最终审定,青岛啤酒、联想集团、联合利华等6家企业凭借在“发展绿色经济、打造良性生态、赢得可持续竞争力”方面的引领优势,在国内外上百家知名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10中国绿金奖”荣誉。此外,安利、伊利等近十家企业获得了绿金实践奖、绿金环境奖、社会奖、创新奖等荣誉。

  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世界各大企业都开始制订并践行“绿色战略”。通过中国绿金奖评选过程中不难发现,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战略,也更加关心环保生态及社会公益。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领导者,多年来青岛啤酒一直秉承“好心有好报”的环境观,在国内最早着手进行“碳管理”实践,以建立高效、节能和低碳的运营模式和构筑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此次摘得“中国绿金奖”,也充分彰显了青岛啤酒这家百年企业在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勇于引领新商业文明的责任本色。

  早在2003年,青啤公司就启动了《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致力于引导行业发展绿色经济。经历多年的艰苦努力研发改进,该项目荣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青啤公司也成为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一家两度摘取国家科技最高奖的企业,该项目在青岛啤酒推广6 年,大幅降低了水耗、煤耗、蒸汽等资源;2009年,青啤公司继续加大在环保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各项举措在关键指标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二氧化碳回收量同比增长24.42%,电单耗同比降低7.07%,标煤单耗同比降低13.79%;2010年,我国啤酒行业的首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青啤公司,随后青啤公司又率先在国内啤酒行业开展“温室气体盘查”、产品碳足迹盘查计算项目。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总部部长卢绪军表示,“青岛啤酒在公司内部提出了‘碳管理’概念。我们的‘碳管理’内涵不仅仅是指‘碳减排’,更是要建立一个新型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一种包含着现代社会责任的商业文明,它代表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人类思想进步的体现。”

  据悉,青岛啤酒的这一发展战略带给了中国啤酒行业乃至整个产业的绿色变革风潮,也得到了与会专家及企业的一致赞誉和高度认可。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在评价青啤公司环保工作时曾表示,“青啤公司在应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新技术和降低资源消耗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青啤公司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率先在行业内开展低碳管理工作,不仅树立了中国酿酒行业的绿色标杆企业榜样;同时青啤公司强调低碳的方式运营对引导全行业低碳生产、加速国家节能减排进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会理事陈英也评价说,“青啤公司注重提高水资源利用工作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碳资产管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员工和合作伙伴为环境保护做贡献,以领先的实践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先锋和表率。”

  “未来青啤公司希望以‘低碳管理’为契机,依托于国家啤酒行业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力量,进一步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提升公司节能降耗的能力,从而最终催生企业运营模式的升级。”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总部部长卢绪军如是说。

参与互动(0)
【编辑:陈薇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