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堆砌不出乳业的健康形象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金钱堆砌不出乳业的健康形象

2010年10月29日 14:5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也就是在一周前,发生在中国乳业内的一场闹剧,仿佛就这样在不声不息中就躲过去了。因为警方很快就有了结论,同时也认定是个人行为,但其实质是两个乳业巨头卷入的这场恶性门事件,可以说谁都不干净,都有新旧账可翻,这已成为业内都知晓的不是新闻的新闻。

  伊利和蒙牛的前世今生,以及彼此的恩恩怨怨,可以追溯的各种故事,有10年来的各种样本。两家乳业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超常规成长,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同时,无论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还是伊利集团的董事长潘刚,都在当下乳业及商业中有着基本良好的形象。如仅就这两位乳业成就者的光鲜一面来看的话,可以说,谁也不会把乳业中上演的各种闹剧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但闹剧就是这样上演。

  在笔者看来,这样一个卑鄙无耻的丑闻,迅速降温,很多媒体快速哑言,多少显得有些不正常。很显然,把事情闹大不符合各方利益,谁也不愿看到这样两个“精心培育”的乳业巨头有什么不必要的闪失,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也不利,所以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上上之策,这样,格局还不会被打破,至于其中的各种问题,可以慢慢调整,这也基本符合当下的一种游戏规则,谁把谁弄个半残,可能都不是什么好事,远的不说,就是当地政府也不愿看到这样,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更何况两家乳业都很强大,并有着相应的背景。

  出于善良的心理,都担心这场闹剧给整个乳制品行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重创,其原因很简单,这个行业很脆弱。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客观地说,不是一两个乳制品企业的事,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悲哀。正如当时牛根生在其博客中所言:“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很显然,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和发生,使得向牛根生这样始终高扬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理念的企业家,也显得无能为力。

  人们不应忘记,2008年的最后一天,66岁的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以及三鹿的四位高管是在经历长达14个小时的漫长庭审中度过的。而在笔者看来,2008年的最后一天,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其实是在审判中度过的,尤其是乳制品行业。其原因很简单,整个行业在接受道德的审判,因为道德的沦丧不是一家企业,虽然有制度上的缺陷,但商业道德伦理上的缺失是多企业多行业的,然而当时人们不想这样看待。

  之后,有人说了,对乳制品行业要呵护,要扶持。显然上面这样的态度没任何问题,但呵护和扶持不等于放任自流,呵护和扶持不等于娇生惯养,呵护和扶持不等于没有任何底线。

  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这个行业基本得到了恢复,但两大乳业巨头的竞争变得更加“生龙活虎”了。铺天盖地的广告“风起云涌”,此消彼长,仿佛比的就是谁家的品牌更有市场价值,市场竞争落脚点可以说完全依赖广告的投入,这一现象媒体也不去“发现”,很显然媒体从中也可获利。

  客观地说,中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很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对很多人来说,能混就混过去,这就使得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只好把重要的精力和资本投到品牌打造上,尤其是对乳业巨头来说,拼得只是广告和品牌推广上。正是这样的一个结果,“病态公关”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谁是谁非,在这场闹剧中显得都不重要了,原因很简单,都是“狗咬狗”。

  没有商业伦理的企业,不讲商业道德的企业,无论他成就多么非凡,这个“大厦”将会在顷刻间坍塌,这样的实例其实早已有之。只是我们都在各种侥幸中继续延续着各自的商业“公关”。

  一个品牌的建立,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个品牌的价值,绝不是完全依赖金钱的堆砌就能实现的,而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良好形象,尤其是其中所赋予的内涵,更不是金钱可以堆砌的,包括产品质量,产品的创新能力,对消费者的服务能力,管理、营销,社会责任、企业责任,公益、文化、道德伦理,商业文明、商业文化、企业文化等等。

  金钱堆砌不出乳业的健康形象,乳业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路径了,不然消费者只有远离,谁说中国人就一定要喝你们提供的牛奶呢?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