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改革绊了奥巴马一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金融监管改革绊了奥巴马一脚

2010年11月02日 14:28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奥巴马高举“变革”大旗,在带给无数的美国选民曙光和希望的同时,也让自己赢得了美国总统的宝座。但现在,奥巴马的“变革”大旗有可能会变成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击败奥巴马和民主党的一把利器。

  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似乎成为奥巴马的最大败笔之一,也深深影响到奥巴马和民主党的中期选举。

  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指导性和妥协性的法案

  2010年7月1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金融稳定改革法案》,俗称“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一法案被称为是自1933年以来美国出台的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但是,它却存在两个致命的缺陷。

  其一,改革方案的指导性,缺乏具体措施,很多美国媒体认为这是金融改革法案中的一个先天缺陷。新法案在获总统签署后成为法律,但各项具体监管措施却难以迅速制订,最终落实恐怕更需时日。例如,新法案中对限制银行参与对冲基金的交易作出了初步的限制性规定,但却没有具体的规则与之相配套。

  其二,法案的妥协性,改革内容不断被“弱化”。从最初各种版本的法案制定,到最终内容的确定,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不断被充实。但是,内容扩充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多方力量妥协的结果。例如,美国白宫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沃克尔提出的“沃克尔规则”,原本是要禁止银行运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旨在限制银行业的冒险活动。但在美国国会最后时刻的谈判中,民主党议员为了赢得共和党的支持而作出了妥协,允许银行在此类基金中进行不超过资本总额3%的投资活动。这明显没有吸收“沃尔克规则”的精髓,面对如此情形,沃克尔对最终版本的“沃克尔规则”感到失望。

  从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一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很多改革的内容也是原则性的指导,并未完全触及改革的实质性内容,也褪去了奥巴马政府身上的光环。这一法案的指导性和妥协性也让原本在美国民众心目中雷厉风行的奥巴马政府形象大打折扣,对奥巴马和民主党的中期选举极为不利。

  信用评级机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漏网之鱼

  在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所充当的角色以及在市场中的表现备受责难,美国和来自世界的投资者都受到评级机构的评级误导,进行了损失巨大的金融产品投资。因此,民众期待评级监管加强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美国这次金融监管改革却将其变成了漏网之鱼。也正因为如此,当最终法案出炉时,穆迪公司的股价曾疯涨了6%。

  最大的问题在于,新法案并未改变华尔街评级机构备受争议的业务运行模式:债券发行机构在进行产品评级时,向评级机构付费。而这种模式被认为存在利益冲突,即评级机构为保证业务量可能会提高其客户的产品信用评级。

  新法案提出,将用两年时间研究信用评级机构如何作出经营模式调整,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不足以改变现信用评级界巨头们的运营方式。在新规下,若投资者有足够理由及证据指证评级机构在评级上出现问题,那么金融投资者就可以对信用评级机构提出诉讼。但诉讼的威胁不足以刺激产生高质量的评级方法。所以,最关键的改革就在于改变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运营模式。而奥巴马政府显然没能满足金融投资者的这一需求,使那些原本在总统选举中支持奥巴马的选民在中期选举中不愿继续支持他,这也会影响奥巴马和民主党的票源。

  可怕的变数:华尔街中期选举的倒戈

  在前几年的美国选举中,华尔街金融巨头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民主党。但是,在今年的中期选举之前,华尔街的精英们开始接近共和党。分析人士称,这既是出于对共和党前景的看好,也是出于对奥巴马和民主党的金融监管政策的“报复”。

  此次金融监管改革,要求银行具有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同时,银行的自营业务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它们不能将自己的资本全部投资到高风险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因此,对这一法案华尔街的巨头们心存不满,他们也被认为是这次金融监管改革的最大输家。

  据悉,在今年年初金融改革法案进行审议的过程中,华尔街的竞选资金就开始明显转向共和党。据统计,2010年,高盛把今年170万美元捐款中的56%给了共和党人,其他银行也有类似的举动。之所以会发生捐款资金的流向转变,主要是共和党的主张对华尔街更为有利。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对胜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华尔街的倒戈对奥巴马和民主党的中期选举来说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民意测验显示民主党有可能同时失去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地位,中期选举届时有可能会成为对奥巴马经济复苏政策的一次“不信任投票”。金融改革的妥协性和指导性将会让很多曾经支持奥巴马的选民深感失望,再加上华尔街巨头们的倒戈,我们有理由相信,奥巴马政府和民主党在这次中期选举中凶多吉少。

  (高汉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