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上海世博园区或变身“公共客厅”

2010年11月10日 09:3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世博会结束,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将如何利用,成为最大的悬念,引发各方猜想,甚至遐想。

  10月末,有媒体援引某研究机构观点称,未来世博园区可能有40%的土地推向市场,仅土地拍卖的收入就在2000亿元左右。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申办世博会之初,上海市政府是以公共利益的名义要求当地居民动迁并征用土地,其补偿价格和方案相较商业开发项目较低,而若世博后上海市政府决心通过土地出让方式进行商业开发,这将使得举办世博会成为上海市政府获得高土地溢价的方式之一。

  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明确表示:“上海市政府已经认识到,世博后的规划问题是受到全国关注、全球关注的一件大事,因此应该集思广益把这块宝地建设成为上海进行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示范区,一定不会以商业开发利用为主。世博会所彰显的包容、低碳、科技、文化的理念和文脉,将通过世博后规划传承下去。”

  “世博后研究领导小组”已成立

  据《中国经济周刊》获悉,世博会期间,一个名为“世博后研究领导小组”的上海市政府内部的工作小组已经组建完成。上海市市长韩正担任组长,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将担任副组长,具体组织协调上海世博后的各项规划任务。

  包括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发改委研究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委宣传部等六部门,已经参与到“世博后研究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中。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参与其中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市政府之所以要成立这个工作小组,是因为已经意识到上海未来发展受到土地等各方面的制约,而世博园区位于黄浦江两岸,地理位置优越,如何用好世博后的资源,不仅关系到上海‘十二五’规划,更关系到上海更为长久的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提出两大战略设想:开发浦东、申办世博。汪道涵当时就指出,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五十年。

  不过,据内部人士透露,几个月以来,如何让世博后效应持续发酵并使其成为战略性大手笔,曾引发上海市政府内部的激烈讨论。之前,“世博后研究领导小组”内部有观点认为,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应该建设成为“中央综合功能活动区”,其理念是对现有国内外通行的“中央商务区”(CBD)概念进行延伸,将世博园区建成一个囊括商务、酒店、餐饮、住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区域。

  然而,这样的方案最终被否决,其最直接的理由是,该方案被认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地方政府招标、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思维框架之中,并不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

  此后,社会上关于黄浦江两岸世博园区规划的论争此起彼伏。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上海应该把国际贸易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建设在世博园区。也有观点认为,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只有1.7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已经用尽,应该把世博园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理延伸区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看法均未被纳入政策考量范畴。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肖林明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世博园区既不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延伸区域,也不是国际贸易中心标志地,而是成为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新的战略性空间。”

  专家建议变成“公共客厅”

  那么,究竟如何体现世博园“战略性空间”这一定位呢?“世博会召开前后,上海整个城市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未来的城市蓝图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从参与了“世博后研究领导小组”的内部人士处获悉,上海世博后战略性规划方案已经明晰。世博园区规划将在保留“一轴四馆”及“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基础上,打造成以休闲、展览、会议、活动和酒店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提供会议展览、文化交流、旅游休闲、商务办公等功能。

  从初步方案来看,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将建设一系列区域,包括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博物馆、创意文化产业园、市民公共活动中心、跨国公司及国际组织总部中心、精细专业化高端会展,以及形成外向型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

  在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诸大建看来,世博会落幕后,与其把世博园改建成贸易产业中心,或发展高档住宅业,不如将其变成一座“公共客厅”。

  目前,“世博后研究领导小组”正是以“公共客厅”的理念来规划世博园区布局的。以市民公共活动中心规划为例,根据现有规划,有望将世博园区中的后滩公园、世博公园、亩中山水园连为一体,成为一个滨水超大规模的亲水岸线工程,形成滨江生态廊道,以供市民休闲。以创意文化产业园为例,被保留下来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因其建筑的创意性设计将成为上海又一个创意产业园区。

  “据我了解,世博后区域规划与传统依靠商业开发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摒弃了完全依靠商业开发的理念”,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肖林向记者透露:“除了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的规划之外,我们还在考虑世博园区及周边10多平方公里应该如何规划,除了浦东新区、黄浦区、卢湾区之外,徐汇区也将纳入整体规划范畴。”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世博园区具体规划方案仍在“世博后研究领导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包括黄浦江两岸的开发将作为整体考虑,等待初步方案清晰后将采取招标等方式对构想进行论证,而整个规划工作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完成。

  如何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10月31日,世博会落下帷幕,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坦言,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同样的警惕声音来自日本。11月1日,日本共同社发表报道称,日本曾借助奥运会和世博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正在提高警惕,并吸取日本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日本“世博后经济发展减速”覆辙,力争引导经济稳定发展。

  在过去几年间,上海通过数千亿元的投资拉动创造出了“世博经济”。今年,依靠世博会的强大吸引力,海内外游客来上海参观人数明显增加,消费住宿等第三产业经济出现了迅速增长。世博后,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肖林坦言,在“十二五”期间,上海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在经济增长进入平缓期后,上海经济增长后劲不足。预计“十二五”年均增速将放缓到8%左右,而未来依靠服务业发展上海经济成为十分重要的工作。

  据悉,“世博后研究领导小组”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如何把世博后布局与上海“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

  作为参与上海“十二五”规划的智囊,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告诉记者,世博后,上海能否依托世博后园区规划,让服务业特别是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在上海形成集聚,将直接影响上海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潜力。(谈佳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