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要协作不要争斗 G20成员承诺避免“货币战”

2010年11月13日 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期两天的G20峰会12日下午在首尔落幕。在会后发表的《首尔宣言》中,各国一致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韩国总统李明博在闭幕式上表示,这次峰会将暂时为“货币战”画上句号。各国还同意,将研究制定一套“参考准则”,以帮助发现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重大经常账失衡问题。

  汇率改革应“渐进”

  近期“货币战”的硝烟弥漫全球,因此,对于汇率问题的商讨和结论是各界对这次峰会的最大期待之一。从目前获得的信息看,各国至少在原则上同意了避免在汇率问题上相互对立。

  会后发表的《首尔宣言》宣称,G20集团成员承诺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保证金融市场稳定,采取有于维护价格稳定、推动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采取更多由市场决定的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汇率政策,避免采取竞争性贬值措施。发达经济体、特别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应该对过度流动性风险和汇率无序波动保持警惕。“至少在眼下,所谓的货币战争的威胁不复存在了。”李明博在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同日,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也表示,货币战争的疑虑“已经消散”。

  据当地媒体引述一位美国官员的话称,这次会议还就汇率达成了一项共识,即汇率政策调整将渐进推进。部分参加本次会议的美国官员称,美国对中国在汇率改革方面的感到“鼓舞”。

  在本次峰会前,美国频频在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并暗指中国的汇率政策是造成全球失衡的一个因素。但这种说法受到了中方的强烈驳斥。

  中国官员在这次峰会期间表示,全球经济失衡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客观反映,它既与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有关,更是贸易失衡、货币体系失衡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不当造成的,归根结底这种失衡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美国政策被指有“缺点”

  相反,倒是美国的政策遭到了出席本次峰会的各国广泛指责。连IMF也表示,美国的最新经济政策存在“缺点”。

  本月初,美联储启动了新一轮的6000亿美元资产收购计划。但外界普遍认为,类似举措根本无法拉动美国经济,反倒是可能给全球带来诸多副作用,比如加剧热钱涌入新兴市场、推高资产价格以及诱发汇率波动,等等。

  出席本次峰会的巴西总统罗塞夫就公开批评了美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罗塞夫说,美国推行弱美元政策对全世界有危害,这将造成保护主义抬头。迫于热钱大量涌入,巴西政府此前宣布向针对本国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课以重税,以避免本国货币升值。巴西政府还多次批评美国以有意低估美元的方式刺激出口,“变相”抬高进口商品价格。

  IMF总裁卡恩12日则指出,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举措“方向正确”,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缺点”。近期,IMF和世行多次警告说,美国的量化宽松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出现资产泡沫风险。本次峰会的声明也特别指出,面临热钱流入压力过大的新兴经济体,可以采取监管措施来予以应对。

  中国在本次峰会期间特别强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应该实施负责任的政策、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金融风险能力,缓和并逐步解决造成外汇流动性风险的根本矛盾。

  开发危机预警指标

  专家认为,本次峰会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当是对于政策协调重要性的认识,这也被认为是威胁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风险。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指出,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总需求依然不足,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经济政策目标有差异,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

  为此,中方提议要完善框架机制,推动合作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应该继续坚持成员国主导原则,充分考虑各国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理解并尊重各国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政策的自主权;二是要完善框架,使框架从短期应急向长效治理转变,加强各国中长期政策协调,促进各国经济优势互补和互惠增长。

  根据这次会后的声明,各国一致认识到:不均衡的增长及日益扩大的失衡,正促使各国的行动偏离全球协议,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的全球政策行动,将只会令世界经济向坏的方向发展。

  根据声明,G20财长明年将着手制定一套所谓的“参考准则”,作为一项预警指标,用来辨识全球经济出现的重大失衡以及提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罗奇指出,G20达成的上述协议,有助于将焦点从双边汇率问题上转移开来,他认为这是解决全球失衡问题更可行的一个架构,因为这将对所有G20成员带来约束,要求各国采取措施限制其贸易及储蓄失衡。记者 朱周良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