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评论:限价令不是当下最佳选择

2010年11月15日 14:43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CPI同比增长4.4%,其中食品价格因素仍然举足轻重,在菜场上直接反映为菜价昂贵,让民生负担沉重。民以食为天,平抑菜价在反通胀诸项措施中尤为重要。据媒体报道,福州市政府在全国首发蔬菜限价令,该市6家主要超市的80家门店全部将菜价调至政府指导价之下,4种大路菜的降价幅度普遍达到 15%至50%,此举获得了很多市民和媒体的赞赏,但是也加重了人们对于政府将更多采用指令性价格管制应对通胀的预期。

  福州市政府并不承认“限价令”属于政府定价和行政限价,因为这次价格干预主要通过对特定蔬菜种类,集中货源供应、补贴经营者的方式实现,并没有损害市场经营者利益,然而尽管干预是有效的,表面上也没有利益受损者,但是其属于指令性价格管制的本质没有变化,就是政府用有形之手介入了市场无形之手,用政府的补贴代替了市民支付菜价,短期内提高了市民的福利水平,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市民的财税在承担菜价。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财税收入是有限的,用于菜价补贴的多了,那么用于其他民生保障的势必也就少了。如果本轮通胀维持一个较长周期,补贴行为是否可持续,需要打个问号。在另一方面,福州市政府菜价补贴对象是市属国资企业,在资金利用效率和补贴发放审核上目前来看基本属于自己监管自己,其中存在一定的经济和道德风险。

  虽然福州的限价令取得了明显的价格干预效果,不少城市还陆续跟进,但衡量各方面得失,在蔬菜问题上,指令性价格管制并不是最好的手段,只能用于一时,而不可长期为之。我国目前正面临一个复杂的经济局势,国内通胀压力和国际热钱涌动对我国物价形成双重推力,通胀预期已经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首务应当避免物价快速上涨对民生造成较大冲击。在政府可用的各项行政手段中,指令性价格管制应当属于压箱底的最后手段,因为指令性价格管制扭曲了资源分配方式,在效率上和公平上没有保障,而且更难以恢复到正常的市场调节机制。因此只有在市场规律无法发挥作用或者强制运用市场规律将严重违背社会公平准则时,比如能源供应商囤积居奇,导致部分能源产品人为供不应求价格暴涨,指令性价格管制才应该及时出手。

  正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所言:“价格虽然上涨了,但是重要物资储备充分,多年来国家也积累了丰富调控物价的经验,防止通货膨胀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手段保障。”当前通胀局势虽然严峻,但是整体上仍属可控范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社会物资供应并无断炊之忧,市场调节机制还能够发挥作用,政府干预物价应尽量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尽管这种管制手段的时效性可能比较长,但它却因为具有较强激励兼容特性,而不至于引起市场经济效率的缺失。可以值得借鉴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通过与各区县签署蔬菜种植面积军令状,保障“十二五”期间蔬菜的供应量,用扩大生产增加供应的方式,应对物价长期上涨趋势,虽然也需要财政投入和行政介入,但是市场价格机制没有受损,效益更长远。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