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河套小麦调查:难以平衡的种麦账单

2010年11月16日 09:0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闻纵横》昨天播出了中国之声特别报道《河套小麦调查:优质良种的减产困局》,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著名的河套小麦播种面积大幅缩减,粮食加工企业无粮可用,粮库无粮可存,问题出在小麦生产的经济账。

  当地农民说,小麦虽然质优,但每斤一块二毛钱,比葵花每亩至少少赚500块钱,河套小麦的命运难道不可逆转?下面是特别报道《河套小麦调查(下篇):难以平衡的种麦账单》。

  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这个曾经的小麦高产区,周围种小麦的人家越来越少,除去满足口粮需要,更多的农民决定以后尽量少种河套小麦。

  村民:自己吃的咱可以种,卖就不划算了。以后不管你们城里人吃上吃不上,我们够吃就行了,不管了你们了。

  不种小麦,面积大幅缩水,河套农民的选择是一笔实在的经济账,杨有财的老伴说,对于种粮农民来说,村里发的补贴虽然叫“粮食补贴”,但种不种粮都能拿。

  杨老伴:种不种粮都给补贴的,都一样。难道还下来调查各家多少亩?太麻烦了,而且万一调查的话有人说个实数有人不说实数。

  永华村的村主任吴满栋解释说,农民的各项补贴中,“粮食直补”是最大的一部分,不过发放的依据是土地的计税面积,和种什么没有关系。

  吴满栋:平均分配。自从发了种粮补贴就是这样。分地的时候会计那儿都登记了,谁家多少亩,根据那个发就行了。

  目前,巴彦淖尔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20多种补贴会一并打入农民“一卡通”中。但由于粮食种植存在统计上的困难,因此,形成了“种不种粮都能获得补贴”的现象,那么能不能通过差异化的补助打破“大锅饭”,调动起真正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呢?

  按照计税面积发放是其中的一种。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苑鹏介绍说,这样的发放方法也有它的无奈之处。

  苑鹏:实施起来难度是很大的。中央当时是按照商品粮的比例把中央的补贴发放到各个省,各个省发放给农民的时候,没法判断农民今年种或是明年不种,不太好办。所以各个省发放的时候基本上按照承包耕地的面积发补贴。实际上,粮食的耕地改种别的很难,因为粮食用地如果种蔬菜水果,需要改变水源,土地的肥沃程度,所以个别的会改,但是基本上还是能保证的。

  种粮产地不轻易改变种植作物,但巴彦淖尔显然是个特例,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无论瓜果蔬菜、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在河套平原的土地上,特殊的光照和灌溉条件让这里成为各种作物生长的天堂。在收益面前,河套农民自然选择了放弃小麦。

  经济作物收入可观,卖不上价的小麦自然败下阵来。种粮补贴又难以发挥“保”的作用。这个昔日占据大半江山的名优品种又怎么去争夺一席之地?

  当小麦面积大幅缩水成为现实,粮食加工企业第一个忧心。没有了粮源,依靠“永良四号”生产的“雪花粉”无从得来。为了收上来粮食,河套小麦最大的收购商,当地加工企业恒丰集团把自己的收购价提到了每斤一块三毛钱。恒丰集团副总经理张丽峰说,这已经是雪花粉成本中的极限了。

  张丽峰:小麦的价格上到一块三已经非常可观了,08年最高达到过一块两毛二。我在努力拿钱出来收小麦,收不到。我为什么要调高价钱?就是让农民对明年的粮食价格有一个信心,刺激一下他的种粮积极性。没办法,我们现在只能是把企业的利润拿出来,把价格提高,我们已经一吨粮提高了两百块钱了,实在没办法了。

  然而在记者的走访中,这个数字显然并不足以调动种小麦的积极性。在和永华村相邻的向阳村,村民刘希存说,明年不种小麦的打算不会改变。

  刘希存:小麦价格,将来不上一块半没人种,就是每亩打一千斤又能卖多少钱呢?

  企业收购价与农民的心理价位存在落差,无法从根本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那么当地政府是否会进行额外补贴呢?当地农牧业局的主管领导坦言,政府部门也有自己的难处,在经济上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

  袁德万:现在我们农业部门挺难,一方面要考虑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也得考虑农民的经济。一种定乾坤了。我们确实挺难。我们水平有限,也在研究,但是一直没有研究出个好的办法来。

  企业无力、政府无助,农民要收入,企业要利润,河套小麦的种植最终成了一张难以平衡的账单,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天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变目前的困局小麦政府还是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作为:

  郭天财:如果因地制宜,提高小麦产量、降低投入,提高品质,以此来调动农民进一步盛产小麦的积极性,这是河套小麦未来的发展方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亩产效益,未来的空间还很大。(记者王娴 实习记者郎成)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