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评论:对待财政增长需要转换思路

2010年11月17日 11:4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家之言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表述,无不让公众欢呼雀跃。但是,欣喜过后,公众或许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伴随民生的改善,政府税收的增加将先期而至。(据11月15日《新世纪周刊》)。

  数据显示,2002到2007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0.6%,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9%。即使在最困难的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仍实现11.7%的增长。今年前十月全国财政收入破7万亿,增速再次超GDP近一倍。

  财政收入年年攀高的同时,社会关于呼吁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成为经济领域最为沸腾的热点之一。而在社会总财富和社会总收入的大蛋糕中,只能切成三部分:居民切一块、私人部门切一块、公共部门切一块。提高居民这一块的分量,必然要求企业和政府所切的一块减少分量。但是,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在社会总财富和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及其十多年来的变化,早已有许多研究和数据表明,政府和企业拿的过多,而且越来越多,居民收入尤其是普通人群的工资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过低而且越来越低。

  面临通货膨胀节节走高,中低收入人群及其家庭生活日益窘迫的现状,减税可能是改变这些人群生活状态的唯一途径。但是,面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的跃跃欲试和雪上加霜,关税提高的现状,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岿然不动,不仅没有看到减税,反而有增税的迹象。此时,应该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根子还是在公共部门的角色问题上。公共部门如果角色错位,包揽了私人部门的功能,那么其职能和社会责任必然出现紊乱。公共部门如果无限扩充,本身就会出现权力自我无限膨胀和自肥的倾向。过去常讲“集中力量办大事”,是通过汲取社会财富来实现一些社会目的,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可能还能找出理由。但是60多年过去了,中国GDP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出口顺差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费也有望争取全球第一,早已不是“一穷二白”了,因此政府已经没有必要把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诸多事情揽在自己的身上。要把许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事情让社会自己去办,没有必要再搞种种集中社会财力来办大事的东西了。

  德国是个较高福利的国家,福利覆盖了全社会每一个人,但是预计2010年德国财政总收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为25%多一点。而根据多位专家测算,2009年中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均在三成以上。所以,有必要设定一个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福利国家的财政规模,以遏止财政收入高于GDP和普通人群收入的增长。

  因此,一旦公共部门角色不再错位,那么自然就不会追求财政收入的高增长。而如果思维转换,那么财政规模就可以限制在合理的较低水平上,那么国民财富的大蛋糕中,居民切分的一块自然就大了,内需增长,经济转型也就顺理成章。

  □王成功(财经评论员)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