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存款“搬家”遭遇大跌 股民基民撤退还是坚守?

2010年11月22日 13:56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期话题:股市震荡,新入市股民基民如何应对

  本期嘉宾:民间投资高手 郭茀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贵宾理财师 丁志毅

  宏源证券投资顾问 李青

  央行金融数据显示,10月居民存款减少700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市人气急剧攀升,A股新增开户数、A股持仓账户数、基金新增开户数都纷纷创下阶段新高。居民储蓄“搬家”正在成为推动股市向上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从12日开始,A股出现了剧烈调整,沪指更是连续两周大跌,目前已经跌破了2900点,距离前期高点跌幅接近10%。

  “刚买了股票就遇到跌停、我的基金一天就跌了8分钱……”记者不时听到一些投资者、特别是新股民和新基民的抱怨声。目前股市的大幅震荡调整,对于那些刚刚把存款搬到股市和基市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那么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这些新股民和新基民是该继续坚守等待解放,还是勇敢割肉撤退呢?本期我们邀请了银行理财师、证券投资顾问和民间投资高手,共同为大家出谋划策。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理财建议,或者你在理财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欢迎发邮件到jrzblw@163.com进行交流。

  储蓄“搬家”前期股市必涨

  郭茀:从中国股市的历史来看,储蓄“搬家”一般都会带来股市的上涨,特别是在这种现象出现的前期,股市上涨是必然现象。从历史上来看,国内居民储蓄“搬家”共发生过三次,其中较大规模的出现过两次。而股市的涨跌情况与居民的储蓄“搬家”呈现相当的一致性。在第一次大规模的储蓄“搬家”过程中,上证综指在1999年、2000年分别上涨了19.18%以及51.73%。而在第二次储蓄“搬家”中,上证综指涨幅更是惊人:2006年上涨幅度达130.43%,而在2007年股市更是创出历史最高点6124点。

  中原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李俊曾对历史上数次储蓄“搬家”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指出,历次居民储蓄“搬家”演绎的路径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储蓄“搬家”下的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与A股的一级市场;第二阶段,居民储蓄“搬家”的速度将会放缓;第三阶段,居民储蓄向二级市场加速“搬家”成为现实。从上一个大牛市看,储蓄“搬家”后股市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而当加速“搬家”并达到一个顶峰后,股市就从牛转熊并出现了大跌。

  再回头看目前的市场,在经历了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8年的大熊市后,2009年股市还是出现了不小的反弹。股市也是牛熊交替的,因此今年股市本来就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而且从目前储蓄“搬家”的情况看,也只是出现了这个苗头而已,而且和前几次储蓄“搬家”时的环境不同,这次储蓄分流的其他渠道受到了一定程度堵截,房地产调控和负利率水平改变了房市和债市的预期,股市将成为此次储蓄分流的最大目的地,储蓄“搬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由此我认为,A股市场最迟在明年肯定会有一波不错的表现,投资者如果是闲钱投资,短线被套了完全可以等一等看。当然,股市上涨不代表所有的股票都会上涨,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或者基金时,要么自己进行学习和研究,要么听取专家的意见,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对象。

  投资心态决定操作方向

  丁志毅:从最近银行情况看,确实有存款“搬家”的迹象。这从各家银行的基金特别是股票型基金的热销就可以看出。最近我们银行的基金申购量也一直在增加,除了直接申购老基金、认购新基金的市民在增加外,还有一大部分基民选择转换基金,把之前的债券型基金转成股票型基金。而从与客户的交流情况看,确实有一些客户最近开始重新关注股市和基市。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毕竟在通胀的背景下市民的投资意愿增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面对大跌是撤退还是坚守,我觉得关键是要看你的投资心态,如果你是想短期捞一笔的,那我建议还是趁早退出;如果是中长期投资,那么股市肯定还是会涨起来的。

  无论是股市还是基市,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国家经济的基本面和资金面。从经济来看,虽然下半年以来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经济发展向好的预期也是大家一致认同的,短期的放缓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必然结果,不代表经济长期的发展趋势,因此基本面决定了股市肯定会向上走。其次从资金面来看,虽然由于通胀来临国家不断收缩流动性,但从全球看流动性泛滥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市场是不会缺乏流动性的,尤其目前楼市因为政策调控投资机会不大,不少资金从楼市流向了股市,再加上储蓄“搬家”的延续,股市的资金只会越来越多。最近的调整有多方面因素,不能因为短期的调整就看空股市。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