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长三角民资亟待由“虚”入“实”

2010年12月02日 09:54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于长三角民营资本来说,他们一直有双重但截然相反的两层“定义”——在很多政府官员看来,长三角民资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是长三角转型发展重要的“催化剂”;但部分专家和学者却认为,中国楼市、股市、期市乃至农产品现货市场之所以剧烈波动,又都是民资“惹的祸”。

  正因为双重“定义”的存在,长三角民资该进入哪些领域,政府相关部门又该怎样合理使用及疏导民资始终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昨日,新华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机构的政策近日有望出台,“政策细则主要包括鼓励试点、新技术引进、研究所建立及专科医院的设立等”。

  现实:楼市仍为首选

  事实上,长三角民资,尤其是浙江民资一直是中国经济舞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甚至被视为中国民间资本的风向标。长三角民资曾赴山西“炒煤”,收购了不少中小煤矿;钢铁领域,江苏的沙钢等企业也是国内钢铁行业中的佼佼者;民资甚至一度进入过基础设施领域,但后来被迫退出。当然,其在楼市和股市中的走向更是“闻名遐迩”,但也就此担上了“恶名”。

  不过,今年以来,在媒体口中,民营资本似乎一下子有了方向。不光是上述的医疗服务领域,电信、石化、铁路建设,甚至电影院线等领域均被传出将有或已有民营资本参与其中。同时在政策面,今年出台了“新36条”,继续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国企所垄断的基础产业和基础建设领域。此外,民资集中的温州等城市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民营资本为相关城市作贡献。

  “但客观来说,长三角的民资引导还是停留在‘务虚’层面,‘务实’层面的举动并不多。”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玉芳“泼了一盆冷水”,民资的总体投资方向其实改变不大。

  “雷声大,雨点小。”之前也有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此形容中国民资遇到的“政策性机会”。一个侧面的佐证是,今年早些时候,曾有媒体报道称,在浙江省举行的相关招标会上,有民营老板如此抱怨:“当我们进口的原油运到海关时,需要出示由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的排产证明,如果没有就报不了关。但此前,中石油、中石化就曾上书国务院,坚决反对‘外人’进来扰乱原油进口秩序。”

  长三角民资在相关领域继续被排斥也意味着,他们只能继续坚守原先的投资方向。记者在先前的采访中就了解到,目前长三角不少民营资本确实仍然在楼市和股市中寻找赚取快钱的机会。一位不愿具名的温州投资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楼市仍是其所在的团体最主要的操作方向,“我们还是相信,楼价不会跌。因此,我们选择留守”。江苏一位小型民营企业主则告诉记者:“在通胀预期愈发强烈的情况下,楼市和股市仍是我的首选。”

  此外,根据媒体报道,资源性行业是长三角民营资本投资的另一个重点领域。而《人民日报》日前则报道称,投资金融和私募股权在今年成为温州民间资本最热门的两个去向。

  改进:金融衔接产业

  “如果众多民资仍然停留在股市和楼市,其实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很不利。民资需要加快转型。”沈玉芳称。首先,相关部门不能再停留在“务虚”层面了,在长三角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候,应该多采取“务实”措施,切实将民营资本从“虚拟”层面拉回到“现实”中;其次,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自身需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尽量以实体业务为主,“这样,才能避免‘虚拟’市场的严重泡沫化,更能为实体经济领域作贡献”。

  但在沈玉芳看来,聚合长三角民资,仍需要金融的力量,“从虚拟拉回现实和采用金融化措施聚合民资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在采用金融化措施聚合民资后,需要将金融资本成功衔接到产业资本上,即最终目的就是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将民资集中起来,促进实体产业的发展”。

  “具体衔接的产业领域其实也有讲究。”沈玉芳建议,“最重要的是,在政府相关部门要将融资而来的资金集中到诸如新兴产业等能促进长三角经济转型的产业领域中,这同样是民资发挥效率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长三角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类似的金融投资平台。比如,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就建立了股权营运中心,搭建起了融资平台。但根据媒体报道,股权营运中心挂牌运营至今,一直受到“冷遇”,尤其是民资集中的温州人“并不买账”。对此,沈玉芳指出,现在的引导方向是对的,但仍需要时间深化影响,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帮扶和指导。

  此外,温州市的相关举措或许也值得借鉴。温州市市长赵一德日前表示,温州市在政府层面主要在做3件事情,一是开通路。通过做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大力推进金融改革试点力度。二是搭平台。通过成立温州股权营运中心、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吸引民间资本。三是拓空间。通过沿海产业带等大项目,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记者 黄烨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