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论坛:经济转型话题引热议

2010年12月02日 1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2日电 近日,“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论坛”举行,论坛共同探讨2010年年尾持续升温的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话题,“新产业、新经济、新机遇”主题引发热议。

  11月30日,近百位政经名家齐聚“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论坛”,共同探讨2010年年尾持续升温的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话题。在众多政经名家中,不乏以“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自称而引发争议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以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电子信息司、信息化推进司的多位政府代表。

  “新产业、新经济、新机遇”主题引发热议

  本次论坛以多场“新经济圆桌对话”和聚焦光伏、新能源汽车的“新产业主题论坛”为主要特色,不仅引发百家争鸣,更是受到了80家媒体、200位企业代表的关注,吸引了500名现场听众的热情参与。

  本次论坛主办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长期关注中国工业经济“调结构、转方式”这一历史进程,关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关注中国新经济形态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值此中国经济转型之际,主办方选择了“新产业、新经济、新机遇”作为本年度论坛的主题,旨在探讨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崛起之际,国家和企业等投资主体的机遇和挑战。

  产业规划与宏观调控的平衡点应该如何把控?传统工业仍将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主体,那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何在?新能源汽车、光伏、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能否撑起中国经济的新增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实现均衡发展?产业规划中存在的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问题,又该如何去看待和规避?在30日上午举行的高峰对话环节上,多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历来持“宏观调控不要变成微观干预”的学术观点;而在金碚看来,实体经济要发展,重点仍是突破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建立大而强的工业体系;茅于轼则在现场对“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最终答案”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解读。

  光伏产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题论坛都体现了本次论坛对“新产业”的侧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卢希分别出席了这两场分论坛,并作了重要指示。

  与会代表对光伏的研讨重点集中在“光伏技术之争”以及“国内光伏市场无法快速启用的症结”上;而新能源汽车主题论坛,则着重探讨了新能源企业技术资源整合的困局,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和配套设施的布局。

  全国经信委见证区域竞争力报告发布 重庆成西部表率

  作为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会上首次发布了《中国省(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并公布了2009年度中国省级行政区、2009年度重要城市的经济和信息化竞争力得分和排名。

  《报告》针对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在经济和信息化方面的综合发展情况,从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质量、信息化水平以及配套支撑条件等方面设计评估指标,通过调研和分析,产生了各地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评估结果。

  在论坛颁奖环节,组委会公布了“中国五大经济和信息化竞争力最强省(市、自治区)”名单,并给相应省市的经信委代表颁发了奖牌。结果显示,除了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位列前两强,其得分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之外,天津、江苏、福建也力压群雄,进入前五名。

  另外,《报告》还分设了“节能减排”、“经济发展竞争力”、“信息产业竞争力”三项竞争力排名。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城市重庆,打破了省级行政区节能减排前五名全部分布在东部的空间格局,跻身于中国“节能减排”明星城市的前五名。

  无论是对区域经济的深刻分析,还是对产业变革的深度研讨,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论坛都为“中国新经济的未来”绘制了更为清晰的蓝图,为2011年梳理出了一个富有建设性的行动纲领。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