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称11月CPI将达年内峰值4.8% 本月或再加息

2010年12月07日 09:3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近期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物价上涨势头,但11月份的农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仍创出新高。业内多数专家预计,11月份CPI涨幅将在4.8%左右,达到年内峰值,12月份或将止升回落。如果11月CPI涨幅再次超出预期,加息或者再度调高准备金率将难以避免

  整个市场都在等待本周六(12月11日)统计局将要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其中CPI最受关注。10月份CPI冲高至4.4%,此后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控制物价的措施,市场预期政策进一步紧缩。虽然近期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物价上涨势头,但11月份的农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仍创出新高。业内多数专家预计,11月份CPI涨幅将在4.8%左右,达到年内峰值,12月份或将止升回落。如果11月CPI涨幅再次超出预期,加息或者再度调高准备金率将难以避免。

  11月CPI将见顶

  针对不断上涨的蔬菜等农产品价格,11月中旬我国出台了诸多稳定物价措施,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粮食局等部门加大粮、糖、油储备投放,每周定期向市场投放国家政策性粮油,诸多举措对于稳定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蔬菜价格尤其是绿叶蔬菜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期货市场来看,棉花等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落,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籼稻价格也在回落。这些都反映出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

  尽管如此,业内对11月份CPI涨幅可能再创新高已达成共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11月份CPI可能为4.8%。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11月份CPI将同比上涨5%。

  高盛亚洲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虽然调控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市场通胀预期,但直接的价格控制,如限价或要求公司进行提价备案等,很可能效果不佳。比如在农产品领域,虽然今年秋粮丰收,但近期粮价仍出现上涨,这可能是受到了高通胀预期的影响。

  预期11月CPI涨幅创新高的机构占绝对多数,但认为该指标将超过5%的则很少。

  12月CPI有望回落

  随着国家调控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大多数专家认为,12月份CPI将有望止升

  回落。“之前农产品价格暴涨主要是投机炒作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后,价格肯定会回落。”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预计,12月份CPI涨幅将回落至4%以内。

  国泰君安发布报告指出,由于近期国家的价格调控措施多管齐下,蔬菜价格明显回落,预计1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将有所回落。即使考虑到12月份处于春节前一个月,节日因素将导致食品价格继续上涨,12月份CPI涨幅回落仍是大概率事件。

  虽然由于翘尾因素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机构普遍认为12月份CPI同比涨幅有可能较11月份出现回落,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明年的通胀压力无疑正在增大。

  彭文生进一步表示,明年通胀将是前高后低,一方面和需求有关系,另一方面跟农产品上升周期动力有关系。

  本月或将加息

  通胀问题目前已成为各个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新的应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明政策将转向“紧货币与宽财政”。汪涛分析说,这次通胀预期与上次有几点不同,

  控制此次通胀预期并没有上次困难,也不必采取停止放贷、停止新开工项目等手段。她说:“首先,目前我国经济并没有过热迹象;其次,虽然两次同为食品因素带动,但上次是粮食和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次上涨较多的没有主要产品;最后,能源价格上涨在上次通胀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央票发行状况来看,由于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的能力已经很弱;但年底之前,财政存款和外汇占款将带来1.5万亿左右的巨量流动性释放。这种状况也将倒逼央行加息,以此解决央票发行困境。目前利率产品、信用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已经反映了50个基点的加息预期。

  汪涛预计央行将在11月经济数据公布前后将加息,并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她同时预计,央行2011年将再加息75个基点,节奏上可能更集中于上半年。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出于多个因素的考虑,预计12月7日-18日间再度加息1次已无悬疑,方式上可能是大致对称加息。此次加息后,除非公开市场大幅放量,否则,年内仍有上调0.5%-1.0%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据《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