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物价调控政策效果显现 经济社会大局稳定(2)

2010年12月10日 07:3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4个月60元的物价临时补贴不算多,但心里很暖和。”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新竹小区低保户梁洁任兴奋地说。内蒙古向231.78万名城乡低收入居民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放3亿多元的临时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与物价涨幅联动。

  “这次物价上涨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复苏过程的一个现象。主要原因中流动性过剩,输入型通胀的特征比较明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郑超愚教授说。

  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新兴市场以相对较快的增长和相对较早的加息给国际投机资本以极强诱惑。外界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更成为“热钱”涌入的强大动力。

  为应对危机而推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近两年后,今年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逐渐显现。

  同时,美国最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资本流入压力。在今年一些价格疯涨的商品背后都不难发现游资的影子。

  在具体的货币政策层面,从11月10日到19日,仅仅9天时间内,央行就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据估算,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

  此外,为了遏制游资兴风作浪,抬高物价,证监会在11月26日将各个期货品种的交易保证金提高到10%以上,同时提高期货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

  以上的种种措施有力打击了游资投机炒作。“最为典型的就是棉花期货:10月末主力资金规模在32亿元左右,但在棉花价格达到3.3万元最高点的11月份,主力资金的规模已经下降到25亿元左右。而目前,主力资金的规模则锐减到了12亿元左右。”中期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付鹏说。

  扩内需——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重点

  内需不足,尤其是最终消费不足,多年来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

  有专家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以内需为主导,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扩大内需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其核心是要大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对购买部分消费品给予财政补贴,成为了撬动内需的重要杠杆。同时,不少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呈现稳步增长,为扩内需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