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记者观察:“稳增长抑通胀”不改“转方式”主线

2010年12月11日 1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稳增长抑通胀”不改“转方式”主线

  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北京举行,抑通胀、稳增长将是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焦点所在。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全面启动,这也将是贯穿“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主线。

  根据日前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中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从“保增长”到“稳增长”,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央淡化经济增速,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

  不过,与此同时,多个省份仍然抛出了雄心勃勃的GDP增长计划。有的省份提出GDP总量、甚至人均GDP翻一番。

  “GDP崇拜”的背后,折射出粗放式经济增长的惯性依然存在。在2010年前三季度投资中,各地不少重大投资计划,涉及重化工业的“高碳”项目。有些沿海省份还在临港工业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大进大出”国际大循环。这些项目一旦成为事实,对拉动经济增长也许不无裨益,但于节能减排难称利好。

  今年一季度,中国出现能耗强度大幅反弹现象,引发三、四季度地方省份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而“拉闸限电”。从投资看,1月至8月,中国有色金属、非金属等行业从采矿到冶炼压延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29.5%至39.1%不等,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

  这充分暴露出长期存在的依靠能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地方政府追求的短期高速增长有矛盾。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已经形成了8万亿的隐性债务。这也说明投资仍是许多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体制性制约亟待突破和改革。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口的收入分配改革,就面临企业成本增加的难题。反映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性的资源产品要素价格的改革尚未启动,而通胀预期的增加,有可能使这一改革难度更大。此外,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投资建设,也反映出中国的投融资体制需要进行改革。

  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00美元以上,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从国际上看,能够达到中等收入的国家不少,但能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却不多,这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其根源就在于不平衡、不协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可持续,而转型又是一个普遍难题。

  中国要稳定经济增长,就要抓住机遇,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化解矛盾。近期,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正在加快,各领域正在制定发展规划,高铁被列入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有些行业还超额完成了目标。

  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有专家建议,在宏观决策上,短期内以抑通胀,保持物价稳定为目标,而在长期政策制定要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适时启动改革措施。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经济转方式的局,或在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寻到线索。(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