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愿稳定价格政策助百姓抗通胀

2010年12月14日 07:2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在改善民生上办几件实事,凸现了增强老百姓抗通胀能力的政策思路。民生覆盖范围越扩大,内外因素造成的物价波动对于老百姓的冲击力就越小,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就越有保障。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多项政策定调。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意味着控制通胀将成为2011年的首要调控目标。

  从“管理通胀预期”到控制通胀,表明物价上涨压力已经极其明显。这一点不需要统计数据佐证,老百姓的体会已十分深刻。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应对不力,就会发展为社会问题。因此,控制物价,已不仅是简单的经济调控,而且成为社会课题。但就目前来看,控制物价的政策空间并不宽裕。传统上,有行政手段和货币手段两种办法应对物价上涨。然而,历史经验多次表明,行政手段强行平抑物价虽然能收得一时之效,但是由于忽视了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不仅没有持久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遭遇价格的报复性反弹。货币的骤然收紧,也不利于经济必要的平稳增长。外部经济环境仍然晦暗不明,对于加息和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的运用,不得不审时度势,相对谨慎。

  还必须看到,此轮推动物价上升的因素较之过去更加复杂。其一,是超发货币的推动;其二,是热钱流入后的推动;其三,是成本要素上涨的推动。让货币发行回到正常水平需要时间,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承受不了这个时限。对于热钱的监管和应对同样需要时间,但成本要素的上升不能打压,否则又将陷入“菜贵伤市民,菜贱伤农民”的怪圈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明年完成物价调控目标,政策面必须另辟蹊径:如果物价上升不可避免,那么,与其打压物价,不如增强老百姓的抗通胀能力。

  因此,加快收入分配等一系列改革就成为应对通胀的必然选择。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尽合理,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有扩大趋势,而且事实上大大削弱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多数人群抵御通胀的能力。控制通胀目标的确立,要求收入分配制度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要求通过保障房体系与商品房体系尽早并立,以此平抑房地产价格,避免住房支出挤占其他消费;同时,要求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务,将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档次,以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在改善民生上办几件实事,凸现了增强老百姓抗通胀能力的政策思路。民生覆盖范围越扩大,内外因素造成的物价波动对于老百姓的冲击力就越小,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就越有保障。

  从这个角度说,控制通胀不仅具有把握CPI数据不失控的技术意义,还具有调整经济资源、改变经济增长重心的战略意义。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可以展望,今后五年将是经济资源向民生大幅倾斜的五年,是经济结构转向合理的五年。这样的转变,同时意味着,政府行为模式也必将调整。

  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