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光伏产业商用瓶颈待破

2010年12月14日 14:36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内媒体曾报道过一户德国家庭的“光伏生活”:楼房的屋顶呈45度角,上面覆盖着68平方米的太阳能接收板,接收板采集的热量用来加热一个容积为11立方米的金属储水罐,罐里被加热后的水通过管道供应给厨房、洗澡间及隐藏在墙体内的暖气片。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能满足日常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还可通过转化器,将每千瓦时的电力以高价卖给电力公司。用电量少的家庭,坐在家里就可以赚钱。

  1990年,德国政府率先推出“1000屋顶计划”,至1997年已完成近万套屋顶系统。在此基础上,德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10万套屋顶计划”。

  1994年,日本实施“朝日七年计划”,预计到2010年安装100万个太阳能屋顶。日本政府规定了上网电价,日本的家庭、公司、企业利用太阳能发电都能从公共事业部门得到补贴。在日本,已经有超过1/6的家庭成为了“家庭电厂”。

  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许多国家也先后出台高价收购太阳能光伏电力的政策,鼓励居民安装太阳能屋顶。

  在中国,尽管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对太阳能的应用却少得可怜。直到2009年,国家才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及“金太阳工程”。一年多来,太阳能光伏利用在国内并无起色。

  与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

  “这个产业毕竟在江浙沿海已经发展了十多年,重庆还是有些困难。”张保林认为,比如人才制约,在重庆找到熟练的单晶硅产业技术工人太难了。现在工厂有300名员工,从沿海招聘了40多名熟手。另外就是配套还有很大缺口。如果在沿海,要购买辅材,只需一个电话,估计原料半小时就送来了,而在万州可能要几天时间。

  “但在市场应用方面,国内各省市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是重庆能像德国、日本那样通过政策扶持让太阳能发电进入家庭,就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打破了瓶颈。”张保林说道。

  此外,太阳能虽然是清洁能源,可再生,但毕竟还是贵。在中国,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常规发电成本的6-8倍。无论对于企业还是百姓,如此高昂的电价谁都承受不起。

  为了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国内光伏产业开始考虑从光伏发电的第一代技术———晶体硅,发展到第二代技术———薄膜甚至是第三代光伏技术———聚光光伏。但目前,国内聚光光伏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研发投入、建设投入、产业化等诸多问题。

  “晶体硅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在技术升级中占领先机也是重庆这样后发地区的难得优势。”刘本尧说道。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