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春晚经济"只是个传说 "先行者"尚未尝到甜头

2010年12月20日 09:23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请明星,铺广告……在避开央视春晚之余,地方卫视各出奇招,争取这年底年初的收视高地。而网络媒体也不甘寂寞,各类春晚节目纷纷爆料上马。然而,记者从几大媒体广告招商处了解到,“春晚”这个传统的文化和消费平台,还没有让诸多“先行者”尝到甜头。

  湖南卫视:

  春晚只是必须完成的文化指标

  记者连线湖南卫视这个地方春晚的始作俑者之一时,其广告部主任樊旭文对“春晚经济”却“欲语还休”。“从效果上看,没几个靠春晚节目盈利的电视台。”樊旭文说,由于电视台通常还承担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媒体功能,而春节又是中国一个独特的承载着传统情怀和精神文化的节日,通常开设春晚节目,既有营销之心,地方卫视通常却又不能“赤裸裸”地抱着盈利之心。说实话,作为一个省级媒体,需要完成这样一个文化指标。而春晚必须具备的一些节目因素、制作水平,必须具备的一种主题色彩,也使得地方卫视并不能“各施所长”。很明显,起码一惯以娱乐色彩见长的湖南卫视就不能把春晚办成一档纯娱乐节目。而同时,大年三十央视春晚又是一个几十年的老品牌了,转播央视春晚已经成为各家卫视的“习惯”。“虽然谁也没规定必须要绕开央视春晚,但是谁都选择了避开,虽然是百花齐放,但也可说是谁都发挥出来了又谁都没发挥出来。”樊旭文分析道,各家地方卫视的春晚排档显得颇为尴尬,放得过早或过晚,谁又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呢?

  樊旭文直陈,以湖南卫视小年夜的春晚来说,投资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元,也动用了各种营销手段,但效益比较一般,撑死了是持平。“据我了解,这几年春晚办下来,能拉回来1000万元广告的地方台可算精英了,通常几百万元的业绩是普遍成绩,恐怕亏本的还在多数。”而今年出台的被业内俗称的“广告限播令”,本身对春节期间的广告投放数量也是一种制约。

  节庆经济:

  追逐跨年经济只为凸显品牌

  “尽管春晚不一定能盈利,不代表大家不重视春节期间的收视,现在地方卫视的力量,可说还在培养跨年收视习惯的阶段。”樊旭文介绍说,对春节期间收视高地的抢占,已经发展到节前节后一段时间。比如今年起,各家卫视纷纷推出的跨年演唱会,也是重金打造,各家投资都过千万元。

  “目前地方卫视跟广告商的合作一般是按年底订的。一个节目不能看出整个台的效益来,而广告主的投放状态目前也比较粗放,很少有针对一个节目进行投放的,通常是针对一个电视台的整体品牌。”对此,樊旭文认为,各家追逐庆典节目、跨年平台,都是为了凸显电视台的品牌。

  有了广告商是否就能赚钱?是否就赚到了钱?湖南卫视跨年总导演马昊此前表示,广告上的具体数据并不是自己所能掌控,“做跨年如果要完全盈利,我想是比较难的。”言下之意,做跨年晚会,大概更是为湖南卫视这个品牌做年终的总结,从大局出发,而非抱着纯盈利的目的。

  以湖南卫视为例。今年,它们将花2000万元投入来做今年的跨年演唱会。樊旭文说,不仅如此,湖南卫视明年将启动“祥和中国年”栏目的深入开发计划,将深入开掘中国的传统节庆文化,由跨年演唱会、元宵喜乐会开始,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庆时期都将开发特别节目,这一思路将贯穿湖南卫视全年的制作中。

  网络春晚:

  经济困难仍难以克服

  “山寨春晚”的概念炒了两年,最终的结果都不令人满意。虽然其中发生过山寨春晚筹办人被指借机圈钱而对簿公堂的事件,但始终没有影响春晚经济在网络媒体上的延伸。据悉,央视这个传媒“大佬”也已经准备筹办网络春晚,跟众多的民营网络媒体分一杯羹。

  2008年网民老孟(施孟奇)声称要办一台“山寨春晚”,大年三十在网络上直播。很短的时间,就有近千个节目报名参加“山寨春晚”,老孟开通了名为“中国山寨电视”的网站,并冠以“中国山寨电视”,并向网友报道这台晚会的最新进展情况。

  随着形势的火热,“山寨春晚”渐渐被“炒作”、“圈钱”等恶名所累。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干预下,和贵州电视台约定的直播也宣告搁浅。2009年山寨春晚改名“民间春晚”,获得准生证。

  另一台“北漂春晚”始于2010年春节,演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是“北漂一族”,节目反映北漂人自己的情感。“让北漂一族的文化和精神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北漂春晚”策划石文军如是说。而2011年,北漂春晚还有创新举动,他们说要进一步做服务于“北漂族”的公益活动,比如,春节期间将进入北京唐家岭、北京西站等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演出。

  但提到盈利前景,石文军却颇为踯躅:“暂时没想过盈利,但是没有永远的公益。”石文军介绍道,目前节目筹备进度已经从起初的200个筛选到70-80个,整体节目质量还是不错的。现在也已经有几家公司给了广告赞助,暂时还能运转,但也没有富余。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