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炒蒜者讲述“暴富梦”:信息不对称 市场成赌场

2010年12月21日 14:1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岁末临近,喧嚣了大半年的大蒜价格一路走低,在山东金乡县这个具有蒜价风向标作用的地方,有超过一半蒜商面临巨额亏损的市场压力。

  记者在金乡县采访发现,这些蒜商的心态十分复杂,恐慌、焦虑、迷茫,甚至夹杂着连自己都不愿提及的后悔。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对炒蒜这一有可能迅速致富的行当寄予厚望。

  当地一些蒜商表示,大蒜市场信息不对称,每个炒蒜者如同盲人摸象,在一个不知结局的赌场里不停地下赌注。

  行情大起大落,心情忽上忽下

  山东金乡县是我国最大的大蒜集散地之一,有“大蒜华尔街”之称。这个县的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大厅前的空地上,从当年九月到来年五月的每天上午九点半,这里都会聚集上百个骑三轮车或开汽车来的大蒜经纪人,最多时将近700人,他们在这里互相交换大蒜交易的价格信息。

  16日这一天,刘云(化名)因感冒身体很不舒服,但他还是坚持到交易大厅前与其他蒜商交流信息。他说:“我几乎天天来这里,虽然知道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但多打听一些消息,心里就会更踏实。”

  今年收获新蒜的季节,一些蒜商乐观地喊出“看涨到每公斤20元”的口号。起初蒜价一路猛涨,最高冲到每公斤14元多。然而,进入11月份,蒜价暴跌,从月初的每公斤14.2元降至月末的每公斤8.2元,单月下跌逾40%。

  金乡县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有限公司交易大厅经理杨桂华说,价格最低时,九成以上蒜商亏本,现在价格有所回升,亏本者仍超过一半。记者采访发现,面对亏本,不少蒜商呈现出焦虑、恐慌甚至是后悔的心态。

  28岁的刘云从事大蒜生意已有五年,现在手里还有30多吨蒜芯。进入10月份,蒜芯价格一路下挫,远远低于他收购时的成本价,这让他心情一直不好。

  刘云估算了一下自己的亏损情况:今年9月初,他与四位合作伙伴以每公斤7.6元的价格收购了30吨蒜芯,12月16日当天的价格是每公斤4.8元。“即使不算人工和储藏成本,单是一买一卖我就亏损了8万多元。”刘云说。

  当记者问是否对这次的投资感到后悔时,刘云悄悄地看了看不远处的搭档,摇了摇头说:“不后悔。”随后,刘云又低下头小声地对记者说:“不后悔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不能说,我们既然搭档一起做这个生意,说后悔了就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

  在采访中,不少蒜商或多或少流露出与刘云一样的心态,虽然亏了钱,但又不敢或不愿正视现实。

  期盼一夜暴富,岂料行情暴跌?

  当初怀揣“一夜暴富”的梦想而来,而今大蒜市场行情暴跌,一些蒜商回忆起炒作大蒜的酸甜苦辣,深感心力交瘁。

  刘云的合作伙伴老郭今年29岁,一家6口,一个5岁的孩子体质孱弱,算上孩子看病,一家人这两年的年开销超过3万元。他说:“来搞大蒜就是为了多赚些钱,光靠家里不到3亩的地,根本就是白搭。”为了炒蒜,老郭贷款5万元,还找亲戚借来了10万元,“贷款的利息每个月500元,一共贷了4个月,借的钱也还要支付利息。”

  笼罩在亏损的蒜商心头的,除了资金压力,还有几个月来体力和心力的严重考验。

  7月上旬,为了收购蒜瓣,刘云和老郭每天开车到处转悠,验货、议价、过秤、装卸,拉回来后还要把蒜瓣全部筛选一遍,分拣出其中不符合要求的。装包入库后还要盘账,损耗多少,收支多少,要盘得清清楚楚。弄完这一切往往是夜里11点多了,在车斗里铺上草倒下就睡,次日天不亮就爬起来继续收蒜。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